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12.9的来源以及含义是什么?

12.9的来源以及含义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2.9的来源以及含义是什么?

是伟大的“12.9”爱国主义运动72周年纪念日。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针对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直逼华北的国亡局势,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并于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北京)组织和领导6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日寇,还我河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学生的示威游行得到了北平市民众和各界人士的支持,示威游行的队伍不断扩大,国民党政府出动了大批的军警进行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1935年12月10日,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斗争。12月16日,北平市学生和市民及各界人士一万多人再次举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爱国主义示威游行活动。这场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运动迅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声援共产党在北平发起的“12.9” 爱国主义运动,并要求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12.9”爱国主义运动。   今天,我们在纪念“12.9”爱国主义运动72周年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到与国际接轨的和平崛起新时代。那么,今天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民族振兴却与72年前的“12.9”爱国主义运动含义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爱国主义的含义重新认识。“12.9”爱国主义是建立在反对外来侵略为目的的一种爱国主义——爱祖国,并不是爱国家,反对国家(国民政府)镇压“12.9”运动就是一种非常明确的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展现。今天的爱国主义却把爱祖国与爱国家混为一谈,凡是发生一些对政府的改革方式和手段不满意(或有意见)的“自由言论”,都有被扣上“卖国者”、“汉奸”或者“走狗”等帽子的政治危险,爱祖国与爱国家的混沌概念完全有可能产生新时代的另类“白色恐怖”,进而封杀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世代继承和发扬光大。  爱国主义,在传统上从来都是政治层面的立场问题,然而,“爱国”和“主义”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爱国”的“国”就有祖国和国家之分,而“主义”的解释则是主张之意。当祖国与国家两个不同的概念明确认知以后,就会发现“爱国主义”并非完全包含政治立场问题。  祖国——虽然从有关资料无法查到准确定义,但愚下拙见认为,祖国应当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后经生生不息的传宗接代繁衍至今而形成的“一片固定疆土”。因此,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理念中,人们通常就把“一片固定疆土”称之为祖国,并赋予这片疆土生生不息和传宗接代的特殊含义予以崇拜、爱惜和捍卫。更具深意的是,人们又把祖国比喻为母亲,而母亲又恰恰是繁衍生命最直接的载体寓意。所以,“祖国阿母亲”的比拟情感流露,就是人们对祖国热爱的一种表现形式,通俗地讲,爱祖国是一种没有政治含义的人性本能主张。  国家——“国家是阶级的统治机关”(《列宁全集第三卷),“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手中。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监狱等,是统治阶级行使权力的工具”。从列宁对国家概念的精辟解释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到国家概念实质上是政治意识形态下的产物名称,与祖国概念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爱祖国是以崇拜、爱惜和捍卫“一片固定疆土”而没有政治含义的人性本能主张,而爱国家则是支持、尊重和拥护统治机关的主张。  从上面的表述中,不难看出,“12.9”爱国主义运动,虽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进行的,但爱国主义的含义的确是爱祖国,而不是爱国家。那么,我们今天再次纪念“12.9”爱国主义运动72周年,就有必要重新认识爱国主义的含义,不要再把爱祖国与爱国家混为一谈,必须容许爱祖国的爱国主义对国家行为的监督、批评和帮助,开放不应该禁锢的禁锢,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清晰的爱国主义思想含义指导下,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业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