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三叶概述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Trifolium hybri dum L.
别名
瑞典三叶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侧根发达,根茎粗壮。茎多分枝,平卧或半匍匐,有毛或近无毛,高60—90(150)cm。三出掌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光滑。托叶斜卵形,先端长渐尖。为密集的头状花序,有小花30—70朵,直径2.5cm左右,萼筒状,钟形,弯齿条状,披针形,花冠蝶形,红、粉红、紫红色,有时白色。旗瓣椭圆形,比翼瓣、龙骨瓣显著长;子房条形,花柱稍弯。荚果狭长,内有种子1—3粒,种子椭圆形或心脏形,略扁,深绿、绿或黄色。千粒重0.7—0.8g(图58)。
图58 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
细胞染色体2n=16
地理分布
原产瑞典。现在欧洲中北部、亚洲北部、北美、澳大利亚均有栽培。我国于二十世纪70年代先后从美国、澳大利亚引种,在华北、东北及南方高海拔地区种植表现良好。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杂三叶不是红三叶与白三叶的杂交种,而是一个单独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比红三叶耐寒。要求降水量在600—lO00mm左右,如低洼积水,短期淹水也可生长。根系浅,不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粘重、疏松、微碱、微酸都可生长。最适的土壤PH6.5—7.5。种子发芽温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2—25℃。返青后,能耐-5—6℃的低温。生长期较长,在北京地区4中旬播种,5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种子成熟,花期可到9月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枯黄,翌春4月中旬返青,生长期200天左右。在乌鲁木齐种植,4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分枝,7月上旬开花,8月上旬种子成熟。较抗热,在我国南方越夏良好。较耐荫蔽,能在疏林下生长。春秋生长快,再生性差。
饲用价值
杂三叶茎叶柔嫩,营养丰富,但有苦涩味,牲畜初采食时,要有一适应过程。马、牛、羊喜食。
据H.W.Essig(1985)报道,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杂三叶产量在7.7—10.7t/ha,初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6.5%,消化能10.9MJ/kg。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测定,花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4.59%。东北农学院测定,粗蛋白质为17.49%,可见其营养价值比较高(表58)。据美国《三叶草科学与技术》一书中介绍:杂三叶含钙1.29%、磷0.26%、0.32%,钾2.74%,比红三叶含钾量高46%。综合评价为优良牧草。
表58 杂三叶的化学成分(占干物质%)
栽培要点
杂三叶种子小,播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种期:春、夏、秋均可。播种量6—7kg/ha,行距30—40cm,覆土1—2cm,播后镇压。也可与黑麦草、猫尾草、鸡脚草混种。苗期生长慢,要防除杂草。再生慢,每年利用2—3次,每次刈割后,要施肥,干旱时应灌水。单播时应增施磷、钾肥。
杂三叶不宜连作,种植3—4年后,翻耕倒茬,是玉米、高粱、苏丹草的良好前作。
留种田,在大部分花序变褐色时采收,每公顷可收种子100—2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