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讲的杨家将里杨四郎的结局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杨四郎的戏份在《杨家将》中也较多,他是一个污点人物。在被辽军俘获后,他叛变投敌,做了契丹的驸马。在早期杨家将的小说中,他不是真心投降,而是近似于一个卧底的形象。他先是帮助孟良偷了萧太后的凤发,救了杨六郎,接着又倒反幽州,逼死了萧太后,为宋朝平定契丹立下大功。他最后带着辽国公主回归,被封为节度使,在杨延昭去世后,仍然在杨家侍奉佘太君。但事实上幽州从来没有被宋军攻陷过,萧太后也是寿终正寝的,所以这些都不过是些传说罢了。 现代最有影响的是京剧《四郎探母》了,杨四郎请求公主盗出令箭出关探母,天明就反辽。娶公主和探母在宋朝都发生过,但是都不是发生在杨家将身上。 招“驸马”的是王继忠,他是宋真宗时期的定州副都部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在辽、宋望都之战中被俘。《辽史•卷八十一》记载:“(萧)太后知其贤,授户部使,以康黙记族女,女之。继忠亦自激昂,事必尽力”。这一记述和《杨家将》中的情节有许多相似之处。康黙记是最早投靠辽国被重用的汉人,在《辽史》中有传,但是在《辽史》中并没有他被封王的记录,所以王继忠是否是“驸马”的身份值得怀疑。但是康黙记确实是契丹的贵族,王继忠此后也确实得到了重用。他在澶渊之战中,屡屡向宋朝投递契丹想和谈的信息,使本来立场就不坚定的宋真宗同意和谈,使宋朝丧失了一举消灭契丹主力的大好时机。他为最终辽国军事讹诈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被封为辽国的吴王。 “探母”的是韩延徽。据《辽史》记载,他年轻时被唐末镇守幽州的刘仁恭所器重,被派遣出使契丹,但是他表现得过于倔强,所以被辽太祖扣留了。后来在大臣的劝说下,他投降了辽国,在攻党项、室韦的战役中出谋划策最多,逐步被重用。在后唐时期,他因为思念家乡和母亲,私自跑回幽州省亲。他躲到朋友王德明家,对王德明说他还要回到契丹,说:“契丹皇帝失去我,就像失去左右手一样,他见到我回来,一定很高兴。”后来他真的回到契丹,辽太祖问他为什么离开后又回来。他回答说:“忘记母亲,不是孝子。离弃君主,不是忠臣。虽然我冒险探母,但是我的心里常想着陛下,所以我又回来了。”辽太祖果然十分高兴,继续重用他,最后他成为辽国的赵国公。杨四郎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从这两件事中演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