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金三角示范区的发展情况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位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在全国流通中,可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但是,由于受行政边界分割的影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受到制约。在全国两会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代表团联合呼吁: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在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带,河南省的三门峡市、陕西省的渭南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市、临汾市,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角区域”。这片拥有5.8万平方公里土地、承载1700万人口的区域,被称做“金三角”。
这里是我国中、西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区,还处在陇海经济带的中段,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陇海、侯西、侯月铁路横穿东西;连云港-霍尔果斯、大同-风陵渡、运城-三门峡、焦作-侯马-西安高速公路,以及108、209、309、310等国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三门峡、风陵渡、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使黄河金三角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
这里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相关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焦炭生产能力4100万吨,占全国的14%;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4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3%;铝、镁、钼等有色金属材料和黄金产量也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农业产业方面,苹果生产能力约400万吨,约占全国的15%,浓缩果汁产能72万吨,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芦笋的产量和销量在全国有相当比重,产品行销全球。该地区也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此外,名胜古迹、文物旅游,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优势资源。
区域协作发展 已有多年经验
早在1986年,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陕西渭南三地就成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
20多年来,协作区共同编制发展规划、联合建设基础设施,在产业合作等方面也联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联合建设的三门峡、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为晋煤南运、两岸经贸往来提供了支持;联合打造黄河金三角精品旅游,建成无障碍旅游协作区,运城和三门峡还实现了旅游年票一卡通。十几年来,协作区外融资200多亿元。
但是,由于受到行政区边界分割的影响,区域统筹发展的步伐还是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为此,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代表团联合提出,在黄河金三角经济区设立“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
“发挥规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完善配套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等,是综合试验区的主要工作。”山西省的一位人大代表说,黄河金三角经济区在我国中西部经济传递中,发挥着“二传手”的作用,它既可以优先接收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聚集自身的发展能力,又可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
河南一位人大代表说,在黄河金三角经济区设立“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通过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人力、物力资源,对晋陕豫三省综合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示范区”
对于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三省代表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代表团指出,要以整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和市场辐射优势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用10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建设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先行区。
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为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共建骨干基础设施、区域联合治污、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领域先行探索。
2010年后的一段时期,实现由试验到示范的转变。把金三角建设成为国内突破行政界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区域特色显著,协调机制完善,实现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要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共构金三角一体化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共构区域市场秩序和市场信用,联合建设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
要共享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围绕区域性重大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探索区域协调机制。深化拓展已经形成的合作模式,以各自优势产业为龙头,健全整合区域要素资源的协调机制,以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从机制体制层面建立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协调互动的长效机制。
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以运城、三门峡、渭南、临汾等中心城市为主体,培育金三角城市群。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塑造“金三角”区域形象。
五个重点任务
实际上,有关黄河金三角的合作,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展开,并在2000年结束。新的合作试验区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五个重点任务,其中,重新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网络对接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被列为重点。
运城市办公室主任罗宏伟向记者介绍说,“亚洲最大的铝矿企业就在我们运城,同时运城市也是国家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占国家铝矿总产量的近1/4。”
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制定的综合试验区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大力培育以铝、镁、钼、金等为主的各种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通过上大与关小、升级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优化品种结构。
“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的深加工,并促进区域间有色金属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是加快该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张志斌说。
而该区域的现状是经营分散,铝及铝加工行业面临的一个必须问题是提高集中度和产品深加工。“重点开发铝型采、板带箔、汽车专用铝合金新材料及其它系列深加工产品,把金三角区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和铝材料生产和加工基地,并依托金属镁、黄金等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增强在全国的竞争优势,争取在区域内早日实现矿山采选——金属冶炼——金属深加工产业链,建立桅顶的原料供应体系,加强深加工产品间的协作分工与配套。”张志斌表示。
在合作方案中,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三省四市的旅游资源,重新整合旅游资源以共同打造具有浓郁黄河文化、根祖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也成为摆放在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此次所涉及的区域内,共有两条精品旅游路线——华夏民族寻根觅祖游及黄河风情游。除此之外,如何联合行动,进一步提升西岳华山、壶口瀑布、死海盐湖、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韩城司马迁祠墓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以及加强黄河金三角地区与周边城市旅游线路的对接,也是金三角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加强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已经写入了规划方案之中。
张志斌认为,“只有联合开展区域旅游产品的包装、推介活动,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协调和管理区域旅游市场,建立一个跨区域的旅游诚信体系,并争取尽快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内全面推广年票一卡通等,才能把黄河金三角区域特有的黄河文化和黄河风光推向全国和全世界,一些具体的措施,我们也正在积极的商讨之中。”
路是走出来的
运城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建立综合试验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但也要有新视野、新理念和新路径。
该官员表示,“发展理念是发展的先导。没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发展的跨越,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只有在先进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在推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据悉,综合试验区计划将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同时也将启动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理清该区域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明确任务和措施,并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编制专项规划,以指导和协调各方行动。”
针对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契机,综合试验区更期望能够在做好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后,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向该地区集聚,成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聚集区。
在一切都进入正轨后,如何尽快完善黄河金三角区域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设立常设办事机构,也是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罗宏伟向记者介绍说,除了运城市外,其它三市都已安排了联络员,以方便各放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交流。
按照区域合作的方案,将建立四市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具体研究和提出市长联席会议所确定的重大事项的落实方案,并提交市长联席会议决策。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张志斌对记者说。
国家发改委批准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示范区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地处中西部结合带,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矿产、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尤其是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示范区建设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推进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合作承接,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有关专家认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典范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区不仅给三门峡带来又一重大机遇,在该市形成政策的叠加之势,同时必将为中原经济区突破省际行政区划制约、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