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国自有史以来直至清末,一直都是各地方言共存的状态:北京人讲北京话(即现在的普通话);广东人讲广东话;湖南人讲湖南话;福建人讲福建话……第一次鸦片战争促成了上海的开埠,大批宁波人和苏州人如过江之鲫奔赴上海谋生,宁波话和苏州话混在一起,产生了上海话……. 看看历史,明白人都知道:北京话、广东话、湖南话、上海话、福建话等这些汉语方言,原本是各自为营、不分优劣的。不能说北京话比广东话高级,也不能说上海话比福建话高级,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那么为什么普通话会在清末民初之后得到初步普及呢?让我来跟大家简单讲一讲。 从元朝开国到清朝末代皇帝浦仪让位,一共700年历史,除了明初在南京有短短几十年的建都史之外,基本上,都是以北京为国都的。换句话说,清朝以前700年来,中国的皇帝和大臣,都是讲北京话(普通话)的。由此可见,北京话(普通话)作为一种贵族阶层语言,在中国有着700年的悠长历史。在700年当中,全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入朝当官能与皇帝大臣沟通无碍,也为了提升自己的身价,他们是向普通话靠拢的。我亲耳听过孙文演讲的录音,在交通和传媒极度不发达的20世纪初,他作为一个广东人,都能讲普通话,何以做到?毫无疑问,是在和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打交道时,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积累的。 北京官话(普通话),最初是在全国知识分子、读书人圈子里流行的,而民国初年铁路普及、广播电台出现,北京官话(普通话)才如虎添翼,迅速在全中国实现了初步普及。民国初年,高层曾经有过将广东话定为国语的动议和争论,结果仍是京话(普通话)胜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北京话有着700年一统全国知识分子话语的历史,这样厚重的历史沉淀,是不容忽视、也不容否认的。 以上就是北京官话(普通话)能在中国得到普及的历史渊源。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普及普通话呢?为什么不保留原样:广东人继续讲广东话、上海人继续讲上海话、福建人继续讲福建话呢? 其实,我们普及普通话,并不在于普通话比其他的汉语方言要悦耳,更不在于普通话比其他汉语方言要显得“高贵”多少。我们普及普通话,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一个国家,操同一种语言,将大大降低国民交往和交易的成本、大大提高国民交往和交易的效率,这才是我们普及普通话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个湖南人和一个上海人同坐飞机,如果湖南人先和上海人搭讪,上海人听不懂湖南话,就根本无法交流。搭讪事小,遇上婚恋、做生意、参政等大事,如果国民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其事务开展成本之高,可以想象。“普及普通话”,其本质就是“普及同一种语言”,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而至于普及的是北京话、上海话、抑或是广东话,就已经不重要了。只是考虑到北京官话的历史厚度和已经初步普及的既成事实,出于成本考虑,北京官话(普通话)才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统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