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服颜色含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唐朝官服颜色代表了唐朝官员的品级不同,不同品级官员有不同颜色的官服。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
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
扩展资料:
唐代前期主要以《武德令》为基础,对服色做出规范并形成品色服制,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当时王朝新创,朝政初统,初建的唐王朝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制度比较混乱,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不断涌现,需要用一种新的官服制度来彰显新王朝的不同。
需要用一种“礼”和“规范”来树立一种权威,同时也需要用一种符号来使中央官僚形成―个统一的集体,缓和各个团体的冲突,更需要一种符号来巩固“士族中央化”的成果。
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希望有统一的官服制度来区分不同的等级,而品色服制度顺应了这一要求,简单明了的视觉差异起到了很好的等级区分的作用。
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相对强大有力,颁布的诏令能得以贯彻,起到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代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