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大良造”,它相当与现在的什么官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大良造一开始就是具有一定实权的官职,后来就演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就好比现在的中校、大校、少将等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设置了秦国国内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之前的大庶长)——大良造,并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大良造首次被用作官职职位。
后来在秦惠文王设立相邦(后来为避刘邦讳,相邦改名为相国,秦武王以后又设立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以后,大良造也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位列第十六级。所以历史上担任大良造这个官职的人并不多,只有商鞅一人。
秦孝公和商鞅
左庶长和大良造都演变成军功爵位以后,后面很多人都能够凭借军功获得,比如魏国人公孙衍就因为军功获得了大良造的爵位。
再举一个白起的例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其中也就是说白起开始因为军功所授的爵位(公元前294年)是第十级的左庶长,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以十二万秦军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之前升任为第十二级左更。
此战之后,白起因功升为国尉(秦昭襄王设立的爵位,比大良造低一级),第二年又升任第十六级大良造,再往后就是因为军功(鄢郢之战之后)被秦王封为武安君。
扩展资料:
秦始皇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
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三级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三级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良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大良造位列第十六级。
二十级爵制出现晚,十八级军功爵才是初始设定
另外,《史记》按汉所承的二十级秦军功爵制来倒推商鞅“为列侯(彻侯),号商君”,跟商鞅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商鞅设计的军功爵1.0版只有十八个层级,没有彻侯、关内侯和驷车庶长。军功爵1.0分为两个序列。
第一个序列是赐给军中的校、徒、操、出公等勤杂人员的爵位,由“小夫”和一级公士两个爵组成;第二个序列是赐给战斗兵的爵位,包括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客卿(左庶长),十一正卿(右庶长),十二级大庶长,十三级左更,十四级中更,十五级右更,十六级少上造,十七级大良造(大上造)。
两个序列总共十八级爵位,其中二级上造至四级不更都是“卒”,五级大夫及以上都属于军官。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把原先的小夫、客卿、正卿等爵位剔除,又把关内侯、彻侯等纳入军功爵体系,才正式形成拥有二十个层级军功爵2.0版。
参考资料: 大良造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