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廖有梁的个人经历

廖有梁的个人经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廖有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0930部队文工团的演员,这是个综合性的部队基层文工团,除了在舞台上经常为部队组织小型演出外,更多的是深入连队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廖有梁同志参军八年多的时间中,一直是生活在这个文工团里,除了扮演过一些戏剧角色外,他还会拉二胡和小提琴,也在舞蹈演唱中担任过角色。他是一个受到部队官兵欢迎的演员。在1950年,廖有梁同志还是一个没有一棵三八枪高、穿着最小号的军装也还显得很长的十二岁小兵。他参军以年来,在党的培养下,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很快地成长起来。抗美援朝战争时,他随部队到过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斗争,这个小小的文艺兵,也用自己的武器活跃在战场上、坑道里,做些战勤和鼓动工作。他的整个生活历程是和部队战士连结在一起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具备了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李进这一人物的一些有利条件。

由于演了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副班长李进和话剧及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早年的廖有梁边名传遐迩,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九九艳阳天……”的歌声还时时飘荡,当年那位“十八岁的哥哥”也永载中国电影史册。他曾经是那样风华正茂、英姿勃发。十二岁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经过抗美援朝的血火洗礼和南京前线话剧团文艺生活的锤炼,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又成为他后来的艺术舞台。由于各种原因,他演戏的机会并不多,但那怕是配角,戏份再少,他都会凭借自身的功力弄出满堂彩来,因而多次获奖。人们至今难忘他在话剧《入城》中演活的米店老板,在《傻子进行曲》中演绝了的工商干部和《OK,股票》中的王伯伯。他创造的角色总是那样鲜活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他热爱艺术生活,提前退休后,这位国家一级演员努力继续演出话剧和参加多部影、视剧的拍摄,这正是他演技炉火纯青、可以更多创造艺术形象,像其他老演员一样再火一把的时候,可是,健康却离他远去,一切的艺术理想都已成为梦想。

1957年,南京军区话剧团20岁的廖有梁,被选中演出电影《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副班长李进。执导这部电影的,是41岁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毋庸置疑,当年为电影选主演,比今天的各种选秀标准要高得多,一号男演员是比较难找的,最后选上了廖有梁来演这个一号角色,廖有梁必定是从华东军区甚至全军部队所有漂亮小伙中经过重重筛选,才万里挑一最终中选的。

在那个年代,爱情主题的影片极为罕见,倡导朴实自然、优美细腻,注重抒情风格的王苹,把军旅中的爱情,拍得如此唯美,即使今天看来,依然是“绝版”,人们甚至称它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第一抹温柔”。廖有梁没有酷酷的发型、没有靓丽的时装、没有绯闻炒作,他一双神采飞扬的欢眉大眼,一副朴实灵气的纯真笑脸,一口略带江南腔的普通话,一件白衬衫、一身旧军装,就把那个阳光灿烂、气宇轩昂的“副班长”表现得如此清爽、自然。据说你模仿能力让人惊叹。影片里,你把孩子般的单纯稚气、少年的多愁善感、男人的丰神俊朗、战士的阳刚伟岸都聚集到付班长的身上,而且演来丝丝入扣,表现得又那么简单清爽、流畅自然。做到这些要靠表演潜力和灵气悟性,更要靠演员的本色魅力,才能相得益彰、璧合珠联。“九九那个艳阳天……”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人们记住了那个一身旧军装、一脸阳光灿烂、大声高唱“艳阳天”的俊美少年。

七年后的1964年,廖有梁出演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童阿男。

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个与资本家女儿产生爱情纠葛的新战士童阿南,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演的童阿男,好像编剧是照着廖有梁年龄和性格创作的,所以廖有梁演来得心应手,活灵活现。

周总理前后看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七次半。所谓“半次”,因周恩来忙于接待外宾,等赶到剧场戏已演到一半。

在周总理推荐下,毛主席百忙之中也来看戏。令人难忘的是1963年11月29日,当毛主席看到童阿男最后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时,情不自禁带头鼓起掌来。等大幕落下很快又拉开,当毛主席接见廖有梁、陶玉玲等演员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周总理为了能让更多的军民看到此剧,指示将《霓》剧拍成电影,但剧本不要改动,演员也不要更换。为了电影拍得更真实,八一电影制片厂派出王苹、上影厂派出葛鑫联合导演此剧。

有人说,在上百部文革前的经典影片中,再也找不到比廖有梁更清纯、更阳光的翩翩少年。“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应当改成“军官就看王心刚、战士就看廖有梁”。

廖有梁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