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锵是什么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邓永锵 邓永锵,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邓肇坚爵士的长孙,南海九江人,1954年生于香港。 童年的邓永锵,天资并不特别聪明。他在香港接受的小学教育的时候,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 1966年,中国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运动,“革命”热潮也波及香港。内地国家政治的变幻,严重影响着香港,乃至世界。当年的香港,社会动荡,民心惊恐,经济极度萧条,仿佛世界末日来临。 因为当时社会混乱,政局不明,人人自危,导致外国商贾纷纷撤离,华资外移。经过多方面的考虑,邓肇坚爵士的长子邓伯勤遵从父亲意见,率领本房一家移居英国。 时年12岁的邓永锵,随父母移居英国生活。他在英国中学毕业后,考入伦敦大学攻读哲学课程至毕业。他随即进入著名学府剑桥大学修读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学位。期间,邓永锵更应父亲的要求,到法学院修读法律。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内地随着文革的结束,政治经济日渐稳定,国家放弃闭关自守方针政策,逐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身在香港的邓肇坚爵士年事已高,他看到中国内地已日趋稳定,香港前途光明,而且此时的邓永锵在英国也学有所成,于是便将孙子招回身边。 邓永锵博士回到了香港。邓肇坚爵士将他安排在自己的邓氏律师楼当见习律师,准备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青年邓永锵其实并不喜欢做律师工作,更不高兴在祖父的眼底下做一些琐碎的事务,他有自己事业的大志。于是不久便离开了邓氏律师楼,加入英资太古洋行有限公司,又回到了英国。 1982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谈判开始。不久,中国政府领导人邓小平更提出了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一国两制的管治理念,在全世界特别是英国各阶层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邓永锵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到中国大陆去看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因为当时的中国大陆,封闭了多年,在很多外国人甚至香港青年人的心里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他特别关心来自中国内地的讯息。这时,正好给他遇上了一个机会:中国的大学开始招聘外藉教师,承担现代专业课的教师任务。 邓永锵非常高兴,因为他获得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聘请,去指导当时北京大学刚刚恢复的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将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介绍到中国。 作为第一位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香港人,邓永锵在北京大学里享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住在北京大学的专家楼,月薪六百元人民币,这是当时相当于中国国家领导人级别待遇的高工资。 邓永锵博士的教学工作也很成功,他将现代新哲学知识传授给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而这批博士研究生学成之后,许多精英进入了中央政府领导人的智囊班子。 风华正茂、年方29岁的邓永锵博士,当时正与香港无线电视台艺员张淑仪小姐在热恋之中。1983年11月,邓永锵博士宣布与张淑仪小姐在北京结婚。他的婚礼,在北京各阶层引起了轰动。当天,在北京天主教堂,宾客满座。来祝贺与观礼的嘉宾中,很多是专程从海外和香港来的亲友,其中包括了英国驻香港三军总司令夫人。 婚后,邓永锵夫妻在北京度过了一段很温馨的日子。平时,他们会像一般北京市民那样乘搭公共汽车,往返于北京大学与市区各处。每逢到周末或假日,夫妇俩会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北京市的大街小巷,在平谈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邓永锵自小接受西方教育,极有个性,爱好文化艺术。他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外国古典音乐。他爱吸雪茄烟,当要思考问题的时候,更会一支一支,接续不断。他也像爷爷邓肇坚爵士一样,爱穿唐装长衫,具有学者风范。 邓永锵亦喜欢收藏中国书画家、雕刻名家的真迹,如张大千、邱亚才、朱铭等人的作品。他也喜欢结交文化名人,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及诗集。 1984年,中国要大力开发沿海石油矿产资源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一时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财团的石油公司争相进驻中国的南海、黄海沿岸,都想在中国打第一口井。 这时,邓永锵结识了英国克拉夫石油公司的总裁克拉夫先生。这位与中国商界做生意多年的英国商人,知道要想获得在中国资源的开采权,必须要借助邓永锵与中国当局的良好关系,所以他盛意邀请邓永博士当他公司的驻香港的代表,开拓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邓永锵待到与北京大学的合同期满后,便告别了北京大学教坛。 邓永锵先生又回到了香港。哲学博士离开了哲学“乌托邦”的理想境界,走进社会现实世界,出任英国克拉夫石油公司驻香港代表,开始了他遨游“商海”的人生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