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平的人物经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开始文学写作
王宛平
王宛平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发表过中长篇小说和散文一百多万字,无甚影响;九十年代末为生计谋,开始写畅销书。
下岗
1995年,王宛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了,但她也下岗了,因为被小说的主人公原型状告侵犯隐私。那时,她一人带着10岁的女儿。回忆起那段日子,王宛平感叹道:“写小说真不容易,好不容易发一个吧,还惹事。”
小有名气
离开讲台后的王宛平在一家杂志社任职,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这时,中央戏剧学院又请王宛平回去当老师。在学校里,她被学生称为最酷的老师。一身黑衣黑裤加上大墨镜,常常独来独往,上课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天花板的。虽然王宛平自觉不受学生喜欢,但令她走上编剧之路的,正是她的学生,2001年,在学生史航的推荐下,王宛平参与了电视剧《曼谷雨季》的创作。
回看王宛平《金婚》之前的创作,《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每一部都渗入了一些婚恋题材的元素。王宛平在写作《婚内婚外》时对二三十对夫妻的采访,同《金婚》剧组一起到小区中与步入金婚的老人们开座谈会等,都成为王宛平写作中宝贵细节的来源。有着“半个婚恋专家”之誉的王宛平直言,她不喜欢被定位为婚姻题材专业户,王宛平希望写作和表达的不仅是婚姻,而是范畴更大一点的情感类题材,所有人类情感王宛平都希望能尝试写一写,甚至是带有男人气质的战争题材剧也是王宛平创作的目标。 王宛平
王宛平15岁就当兵,干的是话务员。这个职业需要安静和细心。但少女时的王宛平性格内向,不喜言谈,面对话务员这个需要与人沟通并永远保持微笑的职业,她缺乏耐心,骨子里又有男孩儿的倔犟,于是,被认为服务态度不够好。 复员回到北京,她被分到工厂,做的是最辛苦的车工,每天八个小时在机声轰鸣中打发着青春岁月。 回忆青年时代,王宛平形容自己就像个“愤青”,偏激地看待一切事物。但只有一件事让她醉心,那就是文学。她心甘情愿地跳进了文学之海。工厂粗砺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她的文学梦想。恢复高考给她带来了希望,她考上了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了国家机关。但机关的琐碎和庸常,似乎离她的文学梦有着距离,于是她一边读和写,一边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后,王宛平留在了学校执教。提到当老师,王宛平自嘲地笑。她说,她算不上是一个好老师,只是觉得当老师可以不用天天上班,有时间写作。问她什么样的老师算好老师。她说老师这个工作带有特别强的表演性。而她不擅长表演。她发现在她上课时,居然会有学生在下边睡觉,或者玩电脑。她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看到学生睡觉,一腔热情立刻熄灭。
一边在课堂上拿着教鞭,一边在课堂外写着她喜欢的文字。像学生说的那样,坚守着内心。当老师给了她很大的便利,她有时间跑出去寻找那些可以让她的灵魂悸动的东西。她花了两年的时间,去俄罗斯采风。在这块诞生了托尔斯泰和普希金的黑土地上,她的灵感迸发。归国后,她写出了一部30万字的小说《魂断涅瓦河》,在《天津日报》上连载。紧接着,她又写了一部反映中国同胞在欧洲的生存现状的纪实文学《中国人在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