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无畏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通常意义上的“无畏舰”有两种含义,狭义指英国于1905年下水的无畏号战列舰。广义上,也是较多情况下则指各国以“无畏号”为模板设计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是20世纪初起各海军强国竞相建造的一类新型主力舰的统称。如果细分,则广义的无畏舰还可以分为(早期)无畏舰、超无畏舰、后日德兰型无畏舰、条约型无畏舰、高速无畏舰。值得注意的是,自海军条约时代起,有人不再将此后的战列舰看做无畏舰,但由于这些战舰还是符合无畏舰的核心意义,即“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因此严格说仍然属于无畏舰类型。 无畏号 无畏舰的名称与分类来源于英国海军于1905年开始建造的“无畏”号(HMS Dreadnaught)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它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的用于攻击的第二口径主炮,装备了统一型号的单一大口径主炮,仅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军舰的副炮。在提高精度的条件下,数量越多的大口径火炮进行齐射可以在远距离海战中有效的打击目标。“无畏”号使用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做动力。该舰是一种技术上具有革命性的战舰,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确立了其后达35年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火炮与动力的基本模式,战列舰的火炮射程以及航行速度不断的大幅度的提高。此类战列舰被统一概括为“无畏舰”。在无畏号模式之前的战列舰被称作“前无畏舰”。在主炮口径的划分上,英国海军装备13.5英寸口径以上主炮的无畏舰,通常被称为“超无畏舰”,它的主炮炮塔都配备在舰体中心线上。 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使当时各国海军现役的战列舰变得陈旧过时,各国开始建造这种采用了“全重型火炮”概念的无畏舰,以取代“前无畏舰”,引发了各海军强国海军军备的竞争,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德国海军围绕无畏舰的建造展开了海军造舰竞赛,其它国家也加入了进来。1916年,日德兰海战,是无畏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无畏舰的辉煌时代达到顶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签订的《华盛顿条约》主要针对的就是此类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排水量高达7万吨,成为“大舰巨炮主义”的顶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无畏舰在海军中的地位渐渐被航空母舰所取代,便开始退出军事舞台。 无畏舰 1906年,一种全新的战列舰出现了。无畏舰(Dreadnaught)的名字来源于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aught)。它采用了统一型号的重型火炮,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其设计实现了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的构想,排水量17,900吨,航速21节,装备有安装在五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5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无畏号的下水,加快了各国海军的竞争。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纷纷采用无畏号的标准。此类战列舰被统一命名为“无畏舰”。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统一口径的主炮(通常口径为11至13.5英寸),主炮塔布置于舰艏和舰艉,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舯部。排水量大多为20,000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这一时期,英国和德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共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德国则有52艘。 超无畏级战列舰 随着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增加到13.5-15英寸,火炮有效射程不断增大,主炮炮塔都布置在舰体水平纵向中轴线上,减少或取消舯部的主炮塔,排水量增加到2,5000吨以上,这种无畏战列舰通常被称为“超级无畏舰”,日本称为“超弩级战舰”。英国的猎户座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德国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美国的内华达级战列舰、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都可以视为典型的超级无畏舰(Post-eadnaught)。 后日德兰型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6年,英德两国海军之间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根据这次海战的教训,主要的海军国家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增大主炮口径,改进炮塔、火药库等部位的防护;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加厚重要部位的装甲,减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装甲;重视水平防护、以及水线以下对鱼雷的防护。这种无畏型战列舰通常被称为“后日德兰型战列舰”(Post-Jutland Battleship)。例如英国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 条约型战列舰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而列强以此为基础建造的主力舰则被成为“条约型战列舰”。如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法国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和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高速战列舰/后条约型战列舰 随着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到期,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世界,列强纷纷拿出对策建造新型主力舰。这便是后条约型战列舰的由来。这期间由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发动机的发展,战列舰航速得到显著提高,普遍达到28节以上。因此,这个时期的战列舰/无畏舰又称作高速战列舰,她的出现也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失去了意义。后条约舰的代表有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及日本的超级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