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所谓“铁饭碗”,顾名思义,饭碗乃铁所铸,坚硬非常,难于击破。人们通常将其意延伸,指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 长期以来,“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若捧得此碗,从此便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捧不得此碗,便意味着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一生不得安宁了。“铁饭碗”思想在中国之根深蒂固,非同一般。虽然改革以来,“铁饭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依然是相当一部分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这里,“铁饭碗”是不动的,指的是一个固定的工作,固定的岗位,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好单位,好部门,而且此单位或部门好象从来就没有倒闭的忧虑,因此,一旦捧得此碗,靠得一个如再生父母般的大树,真可谓功德圆满了! 饭碗不动,人却是动的,每个人都要吃饭,这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因此,在这“动”与“不动”之间,便有了许多故事,演绎着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年又一年。 为什么一定都要去抢一个不动的“铁饭碗”呢?更进一步说,为什么都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其实,只要我们细细地想一想,转换一下脑筋,“僧多碗少”的难题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的。 在这里,“铁饭碗”是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是极高的综合素质,或某项精湛的技艺,一言以蔽之,是实力。何谓“实力”?简言之,就是处理某件事情的能力,它是一个人所学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集中体现。一旦拥有了实力,恐怕已不能用“铁”字来概括了,我们姑且称之为“金饭碗”。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铁饭碗”越来越少,就连被称作绝对“皇家部队”的行政政府单位及相关部门也是今非昔比。且不说“饭碗”的硬度越来越小,“饭碗”的大小也不容乐观了。面对如此局面,广大吃饭者应如何行动呢?很明显,迅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金饭碗”乃当务之急。 在以互联网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已初露锋芒的时候,现代社会的竞争已归根结底为知识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方面,是将近两三亿人的失业、半失业大军,另一方面,却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严重缺乏。 就在我们正在为抢得一个“铁饭碗”而争夺不休、烦恼不止的时候,世界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其最激烈的地方不言而喻是美国。 美国在世界人才争夺战中已先声夺人,上至美国政府,下至各大公司,都在绞尽脑汁地设法从世界各地挖掘人才。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保守估计,在未来两三年内,美国仅网络人才就大约短缺70万,华尔街各大银行和硅谷更是出现“人才荒”,六七位数的年薪早已失去诱惑力,现在,各大老板只得纷纷以股票期权来招徕人才了。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前沿,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一场全球人才大战在美国的带动下正愈演愈烈,不仅亚洲国家感到了人才外流的压力,欧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仅在1999年一年,印度流往美国的人才就达5.3万人,中国大陆也达到了1.2万,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得不承受人才外流的巨大压力。 这场看来离我们很远的“战争”,我们似乎可以不去操心,但在我们身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早已是俯拾皆是,以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为中心内容的竞争已成为人才竞争的主要内容,精通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并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的抢手货,可以肯定,“人才大战”、“知识大战”离我们其实已经很近了。 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恐怕早已是每个人思谋良久的问题了,是拼得头破血流,夺得一个“铁饭碗”过衣食无忧、波澜不惊的生活呢?还是奋起直追,打造一个“金饭碗”呢?“铁饭碗”毕竟有限,“金饭碗”却全在自己。 俗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从现在做起,奋起直追,努力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的“金饭碗”含金量越来越高,从而越来越硬。“铁饭碗”毕竟太少,“金饭碗”才是长远之计,竞争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