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苟且怎么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中文里,“苟且”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常用来形容叛国者,或表示生活作风问题,但它的本意其实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像这样突然被败坏了名声的词,不知凡几,这就遮蔽了这样的事实:我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苟且,我们很少遥想未来,也很少仰望星空,我们更相信世俗的智慧,远甚于信仰的力量。 本书是46位作者的合集,这些文字未必激扬,却是网络意见的风向标,它们未必经典,但从这里出发,我们能读懂这个时代的情绪,其中有苦闷也有迷茫,有向往也有失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像是一本意见年鉴。 每一个今天,都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失去了两端,我们就失去了评判它的基础。 毫无疑问,我们的未来一定是人类共有的未来,不论以怎样的路途、怎样的姿态,中国一定会融入世界,一定会与人类文明的大方向相汇合。从这个视角看,今天的种种独特与另类,终将被化解,被抹去。 然而,每一次抹去,都注定艰难,因为我们背负着一份沉重的历史包袱,当传统被毁坏殆尽,甚至文化中那些优秀的部分也未能得到传承时,我们对于过去注定会有一种眷恋,无所庇荫的人们如果再失去历史,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所以他们愤怒、撒娇、自我神话,我们会忘掉这样的事实:传统其实经常是被制造出来的,它们远没我们想象得那样久远,也绝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以明天的名义,我们割裂了过去,而当这篇精神最后的根据地也消逝了,我们便很难不沉入茫然之中。当历史与未来呈现出紧张关系时,希望当下能够平静,只能是一厢情愿。这是一场持续了百年的博弈,它多次呈现出这样的效应:迅跑之后,又不得不刹车,又在另一个方向上飞奔。是文明的张力决定了这一切,当它的空间与厚度难以支撑时,我们只能等待。 并不认为本书作者们是什么“文字英雄”,文字是没有英雄的,只有怀疑与独立,它们不是偶像,也不是标志物。好的文字应该让人们去思考,而不是让人们去感动、去燃烧。所以说,曾经苟且与不曾苟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真诚,必须保持心灵的敏感。 或者,活着就是苟且,意义就是苟且,所以,一旦沉入生活,我们就会庸庸碌碌。这是生而为人,无法改变的命运。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超越的视角,重新去审视这世界和自己。如果能帮助我们找到这个视角,那么,本书的意义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