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分别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根据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 评书类 评书特点是只说不唱,由一个演员讲故事。"评"是用评语评论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评书是"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评书一般都用普通话讲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评书、湖北评书等。 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1902-1971)说书时语重声宏,说表做工自成风格,在评讲方面见识独到,胜人一筹。他擅长的书目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等。他生前经常在广播电台播讲,誉满京都,曾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的赞语。 近年来,鞍山市曲艺团中年演员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热情真挚地歌颂民族英雄岳飞,无情地鞭挞奸臣秦桧等败类,做到了老书新说,旧书新评,爱听众之昕爱,恨听众之所恨,受到亿万听众的欢迎。一个演员,一块醒木,一把扇子,就产生了"全凭一张口,满台风雷吼"的艺术魅力。 相声类 相声是从民间说笑话发展成的,具有轻松、活泼、滑稽、风趣的特点,又能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增长群众的知识,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要求。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人说的单口和甲乙二人捧逗争哏的对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独角戏(滑稽)、四川的相书都属于这一类。 最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对革新、提高相声艺术很有贡献。他在三十年代曾向著名相声演员朱阔泉、绪德贵等学艺,1939年在北京首次登台演出。四十多年来,在说、学、逗、唱中,他博采众家之长,擅于学唱京剧和地方戏曲;在语言上力求生动、形象、简练、纯洁;提倡幽默风趣,反对贫嘴聒舌;讲求提高相声艺术的格调。他的代表作有《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改行》等。侯宝林1979年退出了舞台,主要从事相声艺术的研究工作。 快板类 快板包括快板书、对口快板(数来宝)、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竹板书等曲种。它由一两个演员韵诵,演出时用竹板、节子板、铜板(鸳鸯板)击打伴奏。快板原是单纯叙事的,没有故事情节,干板垛字,节奏较快。增添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发展成快板书。山东快书则是从竹快板书演变成的,主要说武松的故事。 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解放前流落江南濒临绝境。解放初期参军后,在部队曲艺工作者的帮助下,致力于快书的整旧创新和普及工作,使快书在广大战士和工农群众中得到较普遍的发展。三十多年来,他和别人合作创作了《一车高梁米》等十几段新曲目,整理了十几段传统节目,并总结了创作和表演经验。1982年出版的四十万字的《高元钧山东快书选》,反映了这位承前启后的大师在快书艺术改革、创新、普及、提高等方面所起到的开拓作用。 鼓曲类 鼓曲音乐性较强,以演唱曲词为主。曲艺中三分之二的曲种都属这一类。概括一下,又可分成七种: (1)弹词 弹词盛行于我国南方。一般是由两个人弹唱,一人弹三弦,一人弹琵琶,有说有唱,称为双挡。也有一个人自弹自唱的。苏州弹词和扬州弹词,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讲究"说噱弹唱"。开书前所唱的"书帽儿"叫"开篇"。苏州弹词在创腔上流派纷呈,各有特色。当前主要的流派有蒋月泉的蒋调、朱雪琴的琴调、徐丽仙的丽调、侯莉君的候调、杨振雄的杨调等。 (2)大鼓 大鼓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员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乐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黄河流域的产物,盛行于清末,是从民歌小调发展变化来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种是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调唱腔是从鲁北农村中一种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发展成的,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健康的乡土气息。 为什么起名叫"大鼓"呢?这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大鼓是从农民的秧歌发展来的,农民们有时敲着大鼓来引歌、送歌。秧歌鼓本来是很大的,后来参照和尚道土所用的扁鼓,把它改成小鼓了。一说是,从前鼓词,擅演大部头书,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等,所以管大部头的鼓词就叫"大鼓书",简称大鼓。 还有一说认为打鼓是为招揽观众,把大家聚集起来,即"打鼓说书",后被讹传成"大鼓书"。总之,无论怎样解释,大鼓都是从民间土生土长起来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全国二十几种大鼓,多按地域起名。如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北板大鼓、京东大鼓、奉调大鼓,以及平谷、唐山、南阳、上党、东北、安徽、河洛、湖北、太原、广西、长沙、江西、胶东、淮南大鼓等。按乐器分有铁片大鼓、木板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清音大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