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个作家不是新月社的成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个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它的前身是1923年北京的新月社,先以聚餐会形式出现,后来发展为俱乐部。参加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林徽因等人。社名是徐志摩依据泰戈尔诗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以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作为他们代表性的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1] 1924年12月,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建立现代评论社;1925年10月到1926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办《诗镌》、《剧刊》。撰稿人多数为新月社成员,或主要是新月社成员。1926年秋,北伐战争进入高潮,新月社成员有的南下,有的出国,俱乐部的活动遂告终止。1927年春,原新月社的骨干胡适、徐志摩、余上沅等人筹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社的活动由此而正式开始,参加的成员还有罗隆基、梁实秋、潘光旦、储安平、刘英士、张禹九、闻一多、邵洵美等人。除《新月》月刊外,新月书店还编辑出版了“现代文化丛书”及《诗刊》、《新月诗选》等。1931年11月,新月社的发起人和骨干徐志摩机坠身亡,该社活动日衰。新月社还介绍了莎士比亚、哈代、布朗宁夫人、豪斯曼、曼斯菲尔、易卜生、奥尼尔、波德莱尔、魏尔兰、勃莱克等西方各种流派作家及西方现代诗人。他们的这些艺术活动、介绍及创作实践,对于新文学的艺术发展有一定的历史贡献,但是他们的一些成员艺术思想上所表现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和创作中庸俗颓废的气息,也对当时的文艺运动和创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新月诗社是以诗歌创作、学术交流为主旨的互动团体,以新诗交流为主体并兼顾古典诗词及其它形式优美的文体。诗社取名来源于新诗重要流派新月派,除希望继承新诗前辈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大诗人遗志重振诗歌风采,更引借“新月”的含义,象征着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新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