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互联网主要有以下用途:
1.发送电子邮件。
2.发行电子出版物,中国的用户当天便可看到美国报纸的网络版,也可以交流学术论文。
3.检索信息。互联网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人们几乎可以从这里获得无所不包的信息。比如你想查一下玛雅人文化,它马上就会给你详细地列出来。
4.远地登录,用户可使用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远处资源。
5.开拓多种商业用途,比如购买鲜花,订购各种物品,航空订票。
互联网还可以求医问药,我国清华大学学生朱令铊中毒,山东姑娘杨晓霞得的怪病,都得到了网友的援助。
互联网的电子邮政在美国几乎已取代了普通邮政,甚至小学生都通过电子邮政向老师交作业。美国许多公司已经把网络作为成交的场所。电子出版物可以部分取代纸的信息载体功能,电子货币可以取代纸币。英国1995年在伦敦近郊搞了一种“蒙德克斯”系统实验,用一种类似信用卡的卡取代钱币。当然电子货币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防伪技术,比纸币防伪还要困难得多,所以目前进展缓慢。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国际信息交流中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上的差异和隔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但由于网上没有信息审查和核实系统,所以虚假的信息和伪造的信息也有可能在传播中,客户应对此有一定的警惕性。
互联网的公开性使它的保密性差,一些商业秘密都不宜通过它传播。虽然可以采取信息加密和保密措施,比如表面上传递的是一张美女图片,而里面却是预定新飞机的图样。但还是较容易泄密,因为它允许任何人公开访问,而这些人中难免有居心叵测的小人。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加密和解密技术将是未来电子技术的一个焦点。网络时代信息共享,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计算机犯罪的数字也扶摇直上。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美国一个窃贼利用一部电脑和一部无线电话,屡次破译了美国许多大公司和政府国防部门的电脑密码,自由出入他们的电脑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万多个信用卡号码。几个学生破译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网络的密码,并向网络中输入许多临时编造的资料。结果北约组织内部一阵混乱,以为要发生新的战争。至于到电脑窃贼,更是防不胜防。美国每年都因计算机犯罪,失窃几十亿美元。在我国也发生了潜入银行电脑网络,窃取人民币几百万的案例。高技术伴随着高风险,在计算机网络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信息战争取代了传统的战争,全世界近年来因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每年已达150亿美元。
网络时代要归功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以使用光通信技术作为前提。这里指的是利用光导纤维传导光波进行通信,又称为光纤通信或光缆通信。
光通信始于1970年,那年制出了可在高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管。并以超纯石英为材料,制成了光导纤维。光通信按其水平已经走过了3代。第一代始于70年代,当时使用多模光纤,利用85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波,无中继距离约为10公里。第二代从80年代至今,利用1300~1500纳米波长的光波,无中继距离提高到100~300公里,第三代计划使用3000~3500纳米的波长,将使无中继距离提高到10000公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中继放大加压的供电站。
近10年来,网络通信中有两个重大的改革。
第一,实现了数字化。通信网络最初是模拟网络,电话网传输的是模拟的话音信号。后来人们发现将模拟信号变换成“0”或“1”的数字信号能够抗干扰,而且可以加快信息流量。随着人们对通信服务多样化和高级化的追求,电视会议、汽车电话、可视电话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这些网络自成体系,人们迫切希望网络的综合化,以便只要入网,就能得到丰富多彩的服务。而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就成了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网络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的功能不谋而合,为计算机入网提供了环境。
第二,非同步传输模式,也称异步传输模式,简称为ATM。这是通信网络传输信息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是推动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的关键技术。以往用网络传送信息,通常用两种方式。一种像打电话一样,直接发过去信息。这样有效信息大,但由于别人不能利用这条线路,所以传输线路的利用率低。还有一种是分组交换,所有发送信息的人,把信息一组一组交给交换机。交换机再把信息割开,按顺序每次发送每组的一个字节。接收方按照同步信号时间的长短,可以知道该字节是属于谁的。这样传输信息量大,但发送信息的位速率必须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每秒发送多少比特是一定的,否则就无法确定每一字节属于谁。
非同步传输模式兼有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功能。既有分组的柔性,又有线路交换的高速性,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使多媒体通信变为了现实,也为计算机网络化打开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