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这个问题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来解释。

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也就是说话的时候言语交流相对较少。语境可以传达的信息,大都认为没有必要再用嘴讲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夫妇之间较少听到“我爱你”!丈夫下班回家了,桌上一碗热腾腾的饭就能传达这个信息。 关系较近的朋友之间往往也不直接说“对不起”来道歉,尤其是男性之间。用行动来表达歉意的较多。说简略一点就是中国人不喜欢过于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等。

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也就是交际时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一部美国电影里面听到10次以上“我爱你”是常事。包括父母在孩子睡觉前到他们房间去,亲一下,说声晚安,关灯再离开。这都是比较直接的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在英汉互译的时候,常有经验之谈说汉语一般时间地点在前,而英语是主谓结构在前,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那么这和此案例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文化差异就导致有些情况下中国人所说的话,并不是内心真实所想。“薄酒”保不齐定睛一看都是茅台也说不定。中国人初到到美国的时候,到他们家庭去做客。往往主人问:“想喝茶吗?” 中国人肯定是“不必麻烦了。”  问题是美国人不会再去问第二遍,第三遍。他们会相信你所说的第一遍,这样好多客人就口渴着度过这段时光。

而美国人往往是: i mean what i say.我所说的,即是我所想的。 所以在这个案例里,美国人不理解中国文化中客套话的做法,认为这个中国人真的认为该餐厅的饭不好,所以老板生气。美国客人看着桌上的佳肴,听到的却是“这饭不好,即便是请你们吃饭,也不请好的” 自然会感到诧异。

有一组德国人做的图,能很好的表达这个道理。左边是西方人,右边是中国人: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pK8WMleTgl89Afg_bMtU87ejs5RmBTYe8rR1uxMHMDPigibbeY-0wNS_1Wej0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