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意思是:悲凉的雾气已经遍布于表面的繁华,然而能呼吸、感觉到这种隐隐变化的只有宝玉一个人。
出处:出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
人情小说,是中国小说艺术世界中的一大家族。为人情小说确立文艺学概念的是鲁迅。
他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清人情小说就是红楼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地位卑微,历来被视为小道末流、“街谈巷语之说”,不登大雅之堂,搞学术的人也不屑于去碰小说。17世纪的金圣叹说《水浒》的文学价值不下于《史记》、《战国策》,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
这一眼光堪称卓然,但在他那一时代,像他那样的怪杰绝无仅有。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与它在学者心目中的地位绝不相符,反差渐渐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于是近世梁启超倡“小说界革命”,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从而把小说抬到一个高得不能再高的地位。
即便当时写小说的人多了,人们也开始重视小说了,但对中国历代小说的梳理、评述和研究情况却微乎见微,更遑论专门的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写作。基于这样的原因,前此无人对中国小说史进行系统研究。
该书《序言》开宗明义地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作者却自幼喜欢小说,受梁启超等人重视小说功用观的影响,大力翻译、研究域外小说,致力于古代小说的辑佚与整理,决心改变小说无史的现状,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