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倒影》讲的什么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哥伦比亚的倒影》 木心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先生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作家陈村读到木心的《上海赋》时,称自己“如遭雷击”,乃为文宣告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陈丹青甚至指出,木心先生可能超越了鲁迅构建的写作境界,是我们时代唯一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我称木心先生是一个大异数,是一位五四文化的‘遗腹子’,他与传统的关系,是彼此遗弃的关系。” 《哥伦比亚的倒影》:和木心一起散步 几年前读李敖的《上山上山爱》,惊叹于李敖对中国历史典故的熟稔。在《上山上山爱》十几万字的篇幅中,李敖通过一个老男人给一个小女人讲故事的方法,进行了一场历史典故的展销。有个词叫作“掉书袋”,很可以用来形容李敖的写作,而李敖的掉书袋无疑是张狂式的,有着卖玩的痕迹。 今年广西师大 出版社出了一本叫作《哥伦比亚的倒影》的散文集,作者木心少为人知,但他的学生陈丹青却已名声在外,去年的《退步集》很是风光一把,而他对老师的推崇,再加上老陈村的哟喝,不由不让人把手伸到那本赭色封面上印着“哥伦比亚的倒影”的图书上去,于是,阅读就此开始。 于是,也便想起李敖。因为在木心的这本散文集中,也可以看到“掉书袋”的本领。但相比李敖张狂式的“掉书袋”的卖弄,木心则是含蕴的。就以《哥伦比亚的倒影》这篇散文为例,木心谈得是午后的一次散步,通过散步过程中看到的情形,从而引起对历史、对人物、对世事的感触。木心的散步是优悠的,当他的左腿迈出古代的步伐时,右脚则踩着今天的鼓点;当他的左腿呈现出的是西方的姿态时,他的右脚则采着东方的足迹。但你丝毫看不出木心走路有什么不顺畅之处。他左右不协调?一脚高一脚低?不,一点没有。相反,似乎他就是应该那样散步的,那样的散步才叫真正的散步,才是美妙的散步,优悠的散步,让人羡慕甚至嫉妒的散步。所以这时候再想到李敖的“来,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从前……”就显得差了一个境界。 但是,李敖的讲故事的方式,却是可以让人看得懂的,李敖担任的是小学生的老师,他的“掉书袋”的方法笨拙但读起来轻松。而木心,似乎只想给同层次的人传达一同散步的邀请,他表面走的极其悠闲,但作为读者的我们,想跟上他的步伐,却要加上十分的努力。当我一手拿着《哥伦比亚的倒影》,一手拿着词典不停的为某个字或词的意思费力查阅的时候,阅读成了一件劳累事,没有美感,体味到不到悠闲的意味,甚至强健身体的作用也感觉了了。阅读的困难如块块拦路的石头,必须一一搬起,才能让散步进行下去。所以,《哥伦比亚的倒影》的第一遍阅读,是沉重的,凝塞的,缓慢的。 但假如你读过一遍就想放下了,那其实你只是做了一次开路工,只是做了埋头干活的事,而从没想到抬起头来会看到的美丽风景。你必须进行第二次的阅读。这一次,你将体味到散步的美妙之处。想一想,你抬头看到天上云舒云卷,俯首看到池中锦鳞溯游,耳畔轻风浅唱,胸无半点杂尘,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又是怎样的一种享受!而且,假如你愿意,木心还可以领着你在东方西方、古代今代、童年壮年老年的蹊径之间,任意的穿梭。他可以带你去莫干山赏《竹秀》,到《空房》读情书,坐在曼哈顿街头听《林肯中心的鼓声》,他刚引荐你认识“竹林七贤”一起《论美貌》,一转身又把你推到《带根的流浪人》米兰?昆德拉面前共同奏响《两个朔拿梯那》……你会感叹,木心认识的人真多啊,知道的事真多啊,他将这些人和事揉合一起缓缓道来的本领真高啊!而且木心是那样的体帖人,假如你跟他散步散累了,他会友善的对你说——《明天不散步了》。 《哥伦比亚的倒影》这本散文集分上下两辑,上辑是诸篇散文的结辑,是真正的“散文”。下辑则用《上海赋》的总名,对上海的历史、人情、风物、民俗进行了描摹。上辑像空山新雨,下辑如雨沐青山。木心融“中国风骨”与“世界观念”与一炉,锻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散文珍品。陈丹青在二十年前就已说过,对于木心的全面评价,远在将来。这句话用在现在,依然一点不为过。木心这种艺术上的独特创设,所保持的发展态势,将使他和他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大的全面评价。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定价: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