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爱出现小动作,怎样帮助孩子改正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小学生为什么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专注差,主要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既然是学习一种方法,家长必须要清楚导致孩子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专注差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原因,机械地模仿去做,恐怕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持续培养,而不能仅限于做专注力练习的短暂过程。
1、在幼儿期里,孩子肢体行为动作没有得到较好的规范。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幼儿期里,最初是从爬开始,到坐、走、跑完成肢体动作平衡发展。试想一下,当初你扶孩子走路时,多渴望孩子自己能独立行走啊。当孩子能独立行走时,你又盼着孩子能自己自如地跑动吧?但是当完成这一过程时,你除了欣慰外,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孩子行走和跑动,手上抓握动作灵活,是否也需要规范呢?否则,孩子在惯性的肢体动作行为中,会慢慢养成一种总爱动的状态之中,结果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始终没有得到过肢体行为动作的规范,最后养成了随意爱动,不分地点,不分场合,最终引来很多麻烦。
2、家里父母和老人的溺爱,导致孩子从幼儿期到进入儿童期过度被放纵。
由于家庭教育一直未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年轻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常常因为溺爱孩子而放纵孩子。恰是没有规范孩子肢体动作行为,结果慢慢会发现孩子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比如在餐桌上吃饭时,孩子爱下动乱跑;比如看动画片时孩子在沙发上趴着躺着,甚至打着滚。比如孩子和大人说话时,身体总是扭动着,根本不会静静地看或听大人说话等。这些随处可见的肢体不良动作习惯,恰是家中大人忽略对孩子进行肢体行为规范的结果。尽管都是在爱孩子,但是爱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理性之爱与溺爱的区别。
3、家长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注意力专注重要性,忽视对孩子进行培养。
如果把注意力专注与肢体小动作较多联系在一起,家长恐怕就知道对孩子学习活动的深刻影响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由于不懂家庭教育,自然不清楚如何先规范孩子的肢体动作,并加以反复巩固与强化。更不知道只有孩子在身体处于静态的情况下,才有助于专注力的集中与保持。而让肢体动作规范有序和注意力专注两者协调一致,则至少需要花半年或一年时间来进行训练,才能让孩子进入一年级后,在课堂上坐得住,不乱动,注意力保持专注。如果从一年级以后再进行矫正性培养,年级越高,矫正难度越大。
二、用“镜像法”矫正孩子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差的原理。
我多年家庭教育咨询指导中,我通过对幼儿和儿童的观察,发现对孩子们进行肢体动作规范和注意力专注,必须要结合游戏进行。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不管是幼儿还是儿童都特别喜欢玩游戏。当进入游戏兴趣状态中时,很容易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不良肢体动作会减少。我特别总结出“镜像法”矫正儿童不良习惯的方法,下面我详细讲一讲。
1、“镜像法”是利用物理学原理,让孩子看到镜像中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出门前照镜子,或者对着镜子化妆。对于非常熟悉的镜子,既然大家都每天用,可是你是否想过其物理学原理呢?如果拿到矫正孩子不良肢体动作习惯中来说,就是通过镜面成像原理,让孩子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一举一动,尽在眼里。通过引导孩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如果再融入一些小游戏活动,孩子是不是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动作状态了呢?
2、让孩子把自己的肢体行动为从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
用“镜像法”来矫正孩子肢体动作不良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对习以为常的下意识不良肢体动作习惯,从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通过每天坚持进行游戏活动训练,不断去强化孩子的有意注意目标。如观察自己的头、眼、嘴、手、四肢动作,当逐一进行有针对性有意注意目标训练时,会让孩子慢慢养成按着规范做动作的习惯。通过这么一介绍,家长们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3、通过亲子游戏活动和正向激励与引导,强化孩子自觉管理肢体动作和专注意识。
当家长清楚原理之后,你还需要掌握一些育儿的心理学和管理学,因为看似简单的亲子游戏,必须要融入对孩子的正向激励与引导,还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本意,乐于配合你的游戏活动。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恰在这方面问题最多,不是嫌麻烦,就是想偷懒,情愿抱着手机也不愿意下功夫去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只是想着靠嘴上说教去解决问题,结果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