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雪窦山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围环列,东有五雷、桫椤、东翠诸峰;西有屏风山;南有天马、翠峦;西南有象鼻峰、石笋峰、乳峰,中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地,阡陌纵横,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海拔八百多米,最高峰为奶部山。有千丈岩、妙高台徐凫岩峭壁、相量岗林海、三隐潭瀑布等景观。 雪窦山资圣禅寺创建于晋,兴盛于唐宋,有逾千年历史,高僧辈出,香火兴旺,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
雪窦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7.5公里的雪窦山上。四面青山环抱,九峰参差,东西两涧之水,汇合于寺前之含珠林,曲折南流至千丈岩,喷泻而下,状如飞雪,“雪窦”因此而得名。开创于西晋元康元年间(公元291年),初名瀑布院。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迁建今址。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真宗赵恒赐名“资圣禅寺”。其间,唐宣宗大中末年,寺庙毁于战火,咸通八年修复,创名“瀑布观音院”。
唐景德年间,南岳第五世常通禅师任雪窦寺住持,修缮殿堂,并得施田1300亩。后世尊为雪窦禅院开山第一祖。此后,雪窦寺即作为禅宗的丛林,有史可考的有禅宗法眼宗、云门宗、曹洞宗、临济宗等派别。
雪窦寺因宋仁宗曾梦游此山,故有“应梦名山”之称。相传北宋仁宗皇帝赵祯,一天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置身在山峦秀丽、飞瀑横空的地方。正游玩间,忽见一群匪徒向他袭来,正当皇帝走投无路之时,有位白胡子老头向他招手,带他逃出险境。宋仁宗心存感激,问老头要何封赏。老头说:我不要做官,也不要银钱,只要万岁一道敕谕。皇帝说,可以,说出你的名字来,老头回答“名山”二字,就不见了。
仁宗皇帝惊醒后,要臣子们把天下山水绘成图送京御览。后认定明州雪窦山为应梦之地,便写了一道敕谕,钦点礼品,命太监送到雪窦寺,特免雪窦寺徭役,不准人上山砍树斫柴,特许雪窦寺在每年庆贺诞辰的时候,从京城燕门上阁门进功德疏一道,度和尚一名。自此,雪窦山作为佛教名山、弥勒圣地,名声远播。 千丈岩瀑布水源来自雪窦寺东西两边山谷中。寺东那条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到雪窦寺南边;寺西涧水从屏风山雪峰玉龙洞经过十八折而泻,抵达雪窦寺南侧。两条涧水在雪窦寺前面伏龙桥下相汇合,流到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冲出崖口。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由东边到瀑布下面,便能听到阵阵闷雷响声,仿佛从天边滚动而来。抬头看飞瀑,空中飘下水珠,直扑潭里。潭水清碧,寒气袭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边筑起“仰止桥”、“午雷亭”,供游人观赏,后遭损坏。20年代重修,抗战时期,又遭受侵华日军破坏。1986年,奉化人民政府拨款复修。“午雷亭”旁边磨崖刻石“烟声”两字,为1642年,即明崇祯十五年奉化县令胡梦泰所题。崖壁上“乐不”两字,为1916年亭下人沈皆诚手书。诗人楼钥站在潭边看千丈岩,见水气弥漫,飞雪飘舞。眼花缭乱,坐潭边写下“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祗向悬崖顶上看”的著名诗句。
1937年4月。冯玉祥来到溪口,登上雪窦山,观看千丈岩。他先从上往下看,又走到“仰止桥”从下往上看,挥笔写下别具一格的诗句:“走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文笔十分浅显,抒发了诗人赏景情怀和美好愿望。还有一位宋代奉化藉著名诗人戴表元.他把“千丈岩”与庐山的“香炉峰”瀑布进行比较,认为后者远远不及前者,于是写下“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凌空翠玉台;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雪下云来;山神禁肃难投唾.木客魂清得浣埃;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翦蒿莱”的七律诗。 雪窦山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誉,宋代仁宗皇帝曾梦游此山,因故取名为“应梦名山”。弥勒佛道场雪窦古刹在南宋时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1984年,被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赴朴初居士指定为:五大佛教名山。雪窦山主要景点有徐凫岩、三隐潭、妙高台、千丈岩瀑布、御书亭、中旅社旧址等。
据寺志记载,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代就有尼结庐山顶,名“瀑布院”。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迁建于此,宋真宗赵恒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历史上该寺几经毁复,1986年开工修复,1988年赵朴初建议把雪窦寺建成别具一格的弥勒道场。据《寺志》记载:在唐宋时期,雪窦寺先后受几代皇帝的41道敕谕,至今寺内尚存“钦赐龙藏”的经书5760本、玉印、龙袍、龙钵、玉佛等。宋宗赐“雪窦资圣禅寺”额匾,理宗追书“应梦名山”。寺屡兴屡废,最后一次毁于1968年,现存清顺治年间所建厢房7间。
雪窦寺内建筑雄伟,引人入胜,寺外古木参天,别有一番古刹风光。两株汉代银杏,径约5人围,树叶旺盛,高耸入云。殿后两棵挺拔的楠木,为张学良将军被软禁于此时手植。历代文人学士在此留下不少诗词对联如: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
环列翠峰,峰峰叩弥勒。
还有孟郊、梅尧臣、王安石、曾巩、杜牧、郭沫若等都慕名而来,题诗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