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物流管理概论

物流管理概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物流管理概论

1. 分阶段谈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作用? 第一,制定中国物流发展大纲。要不要做这件事本身就有争论,但我很赞赏日 本政府的做法,制定“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与“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是十分 必要与正确的,实践证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国家有 一个物流发展大纲十分重要。这个大纲实际上是一个指导性意见,有目标,有 措施,有要求,但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划。我们已参与了原国家计委 组织的中国物流规划草案的起草。现在国家计委已改成国家发改委,我们强烈 呼吁把这一工作继续下去,争取以国务院名义发布中国物流发展大纲。 第二,出台物流产业政策。原国家经贸委已着手调研物流业发展产业政策,有 关部委也在研究行业物流的产业政策,一些省市在制定地区性物流规划时也出 台了一些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涉及到市场准入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 、融资政策、标准化政策、投资政策、外资合作政策等等。但由于全国没有统 一的政策,有些矛盾已十分突出。2003年全国政协专门组织一个小组调研物流 问题,由石万鹏同志牵头,主要调研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物流业的管理体制, 二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参与了这一工作 。但根据历史的经验,国家统一出台一些政策比较难,我们主张先在地方上出 台一些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同时在某些领域实现全国性的个别突 破。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第三,推进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的物流现代化建设。信息网络化与标准化 是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两大关键,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生命线,而物流标准 化则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通过每年评选优秀案例来推进物流的信息网络化。对于物流标准化,已经成 立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两个标委会已共同启动了建立物流标准体 系表的课题。我们深信,在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物流标准化工作 一定能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但这要得到有关部门、行业与企业的大力支持。 物流的现代化除-信息化与标准化以外,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物流管理的现代 化,一是个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这两项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给予高 度重视。 第四,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2001年,我们提出了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 育工程的设想,分三个层次,一是学历教育,二是继续教育,三是岗位培训。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已开了三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 成立了中国物流学会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支持下,已有47所大学开 设了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多层次、多模式、多目标的物流学历教育体系 已初步形成。在职教育目前虽然比较混乱,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巨大的需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劳动部指导下,已制定物流师标准,并已发布。物 流师培训明年将在全国规范运作。国外的一些物流师证书教育也在引进,作为 一种补充。上岗资格培训目前还未启动,因为涉及的部门、涉及的岗位太多, 需要专门研究。 第五,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繁荣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 政府推动,创造一种环境,特别是培育与发展物流市场的环境,使企业真正进 入市场,企业在物流市场的运作水平决定一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评 选“中国物流示范工程”与“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来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 无穷的。同时通过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发展来带动行业物流发展,推动区域 物流发展,并与国际物流接轨。 第六,建立中国物流统计信息系统。物流统计是政府宏观决策的需要,是国内 外物流企业市场预测的需要。一些地方已经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上海已建立 了统计体系,北京也进行了物流的调查。200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安 排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完成了全国物流信息统计系统研究。我们希望国家统计局 把物流统计列入政府统计范围。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在中国建立采购经 理指数的可行性,已取得重要进展,另外为了给政府经济部门、给行业、给企 业、给教学科研单位提供权威信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编辑出版《中 国物流年鉴》与《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第七,抓好物流科技进步。现代物流业既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 志,现代物流中必然有科技生产力。在科技部支持下,已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 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奖与科学发明奖。国家2020年科技中长 期规划中,已把物流科技单列为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已与团中央合作,在光华科技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宗 旨就是推进物流科技的发展,希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第八,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中 国从1978年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物流理论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由于客观环 境所限,难以深入,影响也不够广泛,在最近几年,物流理论研究才进入一个 新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通过每年一次的“中国物流学 术年会”,通过“中国物流专家论坛”,通过专题理论研讨会,大力推进物流 理论研究,在全国物流理论界的努力下,出现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九,注重物流知识普及与舆论导向。要发展物流首先就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 物流,懂得什么是物流才能知道怎么去干,怎样干得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与中国物流学会通过编辑出版物流读物,通过新闻单位加强物流知识普及, 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仅北京就有40多个新闻媒体参与了这一行列。现代物 流业的兴起,有新闻出版部门的汗马功劳。 第十,加强物流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物流业是全世界的产业,是一个整 体,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国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都成立了物流行业组 织,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组织,还是大学,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际物流协会,与国际采购联盟,与各国的物流与 采购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两 岸四地物流界的交流与合作。国内许多机构也在进行这一工作,取得了卓有成 效的成绩。2. 从现代物流研究对象出发谈谈对现代物流的理解? 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标志着社会第三次大分工的顺利完成。这次分工的直接动力是:专业化的分工能有效节约社会劳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不仅造就了一个新兴而独立的行业,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者所需的原材料要通过一定方式进入生产过程,经营者所购商品要通过一定途径到达消费环节,这就有了产生物流的经济动因。在生产经营规模和销售辐射半径较小时,各经营主体自办物流具有快捷和灵活的优势。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产力的发展不会止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分工也日趋深细。受此大势影响,工商企业内部逐步出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分离的倾向。对规模不大的众多经营主体来说,自办物流与社会物流的效率和效益比较,也成为其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说商业的出现,引起销售职能与生产职能分离的话,那么物流业的凸显则意味着物流与商流、信息流在更高层面的融合。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这种形似分离实为融合的趋向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意愿,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可以肯定地说,以社会化、专业化实现效率优先的现代物流业,是对传统物流理念的扬弃。 长期以来,人们将物流视作产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实现生产过程的继起,要完成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物流就不可或缺。在这里,物流仅仅是“物品运输”的化身,物流过程从属于产销过程,物流效率淹没于经营效率。它只是工商企业产销链中的一个螺丝,运作系里的一个部件。现代理念则把物流看作是一种资源,不同的配置能产生不同的效益,科学配置与组合能够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已有的经验表明,在政府配置与市场配置、分散配置与集中配置中,后者的效率大大高于前者,这也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运营效率差异的原因所在。对工商企业而言,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式、最优的服务实现商品实体的空间转移,昭示着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部分实现。对全社会而言,减少物品的重复对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能,意味着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3. 什么是现代物流管理?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边界作一次探讨? 传统理念习惯将物流诠释为“物品流通”,也就是运运货物而已,无足轻重。在此观念支配下,物流成为仓储运输的一个环节,有货就流,无货就不流。快流慢流、多流少流似乎无碍大局,至于核算、效率、效益更没有谈的必要。现代理念的理解则迥然不同,认为物流是接受生产者、经营者要约,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拣,分送至各要约人的系统过程,并表现出“第三方”形式的独立人格。这种物流藉分离采购行为与销售行为实现分工专业化,将物流功能从生产者和经营者那里剥离出来凝聚在一起,借助现代科技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整合,最大限度地获取分工专业化带来的收益,进而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这种独立地位和专业运作,不仅将传统物流从产销过程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而且把商流、信息流纳入自身的产业链,通过系统性自动与联合性互动,产生前向与后向的连带效应,推动生产者和经营者减少库存和实现零库存,节约费用、时间和空间,在专注本业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进而使社会生产过程更经济有效。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重新崛起,目前美国的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了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据顾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4. 物流系统化、标准化、合理化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物流系统化)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事务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化的分类 物流系统化可以按不同特征划分为若干层次进行。按物流系统化所涉及范围,划分的层次有企业、区域、全国和国际物流系统化。 1、企业物流系统化是以某一企业运行范围为对象进行物流系统化工作,如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及相关要素的综合集成或一体化规划运作。 2、区域物流系统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促进社会物流趋近合理的过程。一般以某一行政区或经济区为对象进行物流系统化工作,需要考虑区域物流设施与企业物流设施的兼容和运行方式。 3、全国物流系统化是在全国范围进行物流系统化工作。需要考虑国家综合运输及运网体 (物流系统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又有众多的子系统,系统问又具有广泛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2.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绿色物流论文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绿色物流论文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与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合理化) 制造企业物流合理化的研究,物流合理化分为内部合理化和外部合理化: 外部合理化的定义为:运作货物的组成方式合理化!即用最低的运输成本,最科学的运输组合方式,达到最快的时效和令客户最满意的服务! 内部合理化的定义为:动作货物的人力配置和团队协调性合理化!即用不一定最少但最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配置,最科学的团队协作顺序,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类经营活动! 5. 结合经济学理论谈谈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21世纪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十二大趋势。 一、信息化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一些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采用。 信息化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新方式又导致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信息化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随着传统生产功能的转移而消失,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各种信息被聚集在物流中心,经过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传统的工业社会物流以物为对象,聚集扩散的是物;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聚集和扩散。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的“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它是按客户订单、采取分散形式组织生产,将全球的制造资源都利用起来,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采取外包的形式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送给订户。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Internet和EDI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来实现,等等。 三、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回来技术,自动存取技术,自动分拣技术,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技术,货物自动跟踪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自动化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四、电子化 所谓电子化是指商业过程实现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它同样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化具体表现为:实现业务流程及其每一步骤的电子化、无纸化;所有商务涉及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数字化;业务处理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将使得跨国和跨区域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会更加强烈。物流中心不仅要成为信息聚散中心,而且还会成为管理决策中心、观念与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和消费中心。 五、共享化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合理的、最少的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而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有在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只有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上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以及更快地对终端市场和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作出响应。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第四方物流4PL、JIT II、协同计划、预测和供给CPFR、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RSP以及分销商一体化DI等都能很好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六、协同化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运作的能力,以及对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实时沟通与协同,企业一方面能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使其能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同时对其供应能力也有较好地预见性,为自己长期的、充足的供给业务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更快的响应能力,跟踪和监控需求满足的过程,准确、及时、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为了实现物流作业的协同预测、规划和供应,快速响应和供应链上总库存的最佳配置等目标,需要做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作,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预测和计划、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而只有企业间真正达到了彼此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预见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