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的生平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生平: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相传今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章丘相公庄镇郝庄村。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邹衍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邹子之作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邹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旷之道,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 而欲知万方,犹无准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方圆也。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列士……”。可见,学儒术也好,攻阴阳也罢,邹衍的目的是在寻求经 世致用之学,充分体现了他匡世济民的入世精神。“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齐宣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他不仅决心像齐桓公那样称霸诸侯,而且还要“王天下”,即统一中国。对此,孟子看得很清楚,说他有“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齐闵王即位以后,国力强盛。“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而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里。”在这种情况下,齐闵王的野心更大,不仅要称王,还要称帝。“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而邹衍的一套学说,正是为新的统治设计的政治方案,因此他本人及其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高度重视,“是以邹子重于齐”。被赐为上大夫。“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后来失败了,迫于当时的形势,他不得不接受苏代的建议,去掉帝号,复称王,然而他的野心却有增无减,竟发展到要“为天子”的地步,变得越来越骄暴。恰在此时,燕昭王招贤纳士,为郭隗修筑宫殿以师礼待之,以此作为尊贤榜样。一时间,各国人才争相趋燕。在这种背景下,邹衍离齐入燕。据载,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邹衍在燕主要从事的是发展生产的工作。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联合伐齐。齐是邹衍的家乡,他虽然憎恨迫使他背井离乡的统治者,但他始终不渝地爱恋着生他养他的那块热土。他没有也不能参加这场战争。这很可能构成其后诬他下狱的一个口实。燕昭王死后,由惠王继位。惠王与昭王不同,对于先朝旧臣并不那么信任,这时燕齐局势逆转,加之邹衍又是齐人,故听信谗言,把邹衍逮捕下狱。这是一起冤案,后来终于得到昭雪。这时,齐闵王已死,齐襄王早已继位,稷下学宫又恢复了过去的繁荣局面。身遭大变故的邹衍,思乡情涌,归心似箭,他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其后他曾作为使者在赵国见到平原君,并为其绌善为坚白之辩的公孙龙。《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邹衍晚年似乎仕于燕王喜,在公元前251年至前250年的燕赵之战后,其活动不见记载。或许在其前后去世了。本 名:邹衍别 称:驺衍、邹子所处时代:战国末期(齐国)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出生时间:约公元前324年去世时间:约公元前250年主要作品:《邹子》《邹子终始》《主运》《大圣》主要成就: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学说: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职 业:阴阳学学者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与五行学说代表人物,华夏族,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