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何以是古文句式,意思是以何,也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等意思。
古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子,谓左右曰:“晏婴,齐子习辞也,今方来,无欲辱之,何以也?”的解释: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了,对身边的人说;“晏婴,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了,现在才来,我想要羞辱他,有什么办法?
这句话出自《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读音:hé yǐ
英文:how
注音:ㄏㄜˊ ㄧˇ
同义词: 何故 因何 缘何 为何
基本解释:
1. [how]∶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why]∶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引证解释
1、用什么;怎么。
《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白话翻译:《诗·召南·行露》:“谁说鸟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的屋?”
《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叔宝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白话翻译:《南史.陈后主纪》:“太监又说:‘陈叔宝经常沉迷陶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让他节制饮酒,然后说:‘由着他的性子,你如何过日子?’”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赵)叔带曰:‘何以知之?’”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赵)叔带说:‘你怎么知道的?’”
冰心《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
白话翻译:冰心《寄小读者》八:“为了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如何安慰我?”
2、为什么。
《诗·大雅·瞻昂》:“天何以刺?何神不富?”
白话翻译:《诗经·大雅.瞻昂》:“天怎样刺?神灵怎不赐福祥?”
《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白话翻译:
《论语·季氏》:“颛臾,从前先王以此为东蒙主,而且在国家之中的了,这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
唐代韩愈《秋怀》诗之七:“我们没有积极地想法,为什么有这种遗憾?”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白话翻译: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现在您的治理方法,人们不明白,盗贼公行,所以让盗贼能够偷妾的布,这与使人强盗有什么区别啊?”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白话翻译:金 王若虚《论语辩惑总论》:“凡是有人喜欢就有恶,有爱就有生气,有声誉就有毁,圣人也有什么不同呢??”
扩展资料:
《晏子使楚》原文: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白话译文:
(一)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二)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