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殿君的主要生平事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耿殿君生于1903年,原籍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后闯关东到了汤原黑金河金矿当工人。历任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部留守团团长、六军教导队副官、并任临时参谋长。
1932结识了抗日青年高吉良,从而开始革命生涯,并担任反日救国会通讯员。后到汤原地主耿子修家做雇工。汤原游击队建立之后,同高吉良一起发动群众参军,给部队筹集给养,做后勤保障工作。
1934年冯治纲建立太平川抗日根据地,把耿叫到部队做后勤工作。1936年,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6月,六军扩编为8个团,耿任留守团长。负责部队后勤供给和保障。同时负责后方医院、修械所、被服厂。虽叫留守团,但总共也没几个人,里里外外全靠他张罗。那时部队条件艰苦,每到一地他就收集东西,凡有用的都拣回来,有一次缴获战利品,他看到一个戏匣子(留声机),便像宝贝一样捡了回来,别人都不解,捡这个东西何用,他却说:“用处可大了,我们被服厂有几个女战士,她们还要靠他吊嗓子呢”。后来这个戏匣子派上了大用场,成为战士们学习抗日歌曲的绝好工具。他也因此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耿破烂”。
1937年抗联第六军为粉碎敌人讨伐计划,在军长戴洪宾的带领下西征。任六军十一团团长。同张光迪的三军六师在绥棱八道林子会师。后参加攻打叶家窝棚战斗,未获成功,造成了20多名战士牺牲,40多人负伤,耿负责伤员救治工作。在绥棱境内大仙堂一带疗伤,其间击退了伪山林警察讨伐队的袭击。
1938年在北满抗联总司令张寿篯(李兆麟)的率领下,耿随北满抗联西征队90多人西征。12月12日,部队到达汤原王把头“碓营”,耿带了30多名战士袭击了日本开拓团。缴获粮食200斤,牛40头,马37匹何部分粮食弹药。为部队补充了营养和物资。12月29日,张寿篯率西征部队到达绥棱境内。部队精疲力乏,缺衣少药,张派耿殿君率一支部队到八道林子与抗联六军三师后方联系。三师师长王明贵得知后立即集中30匹马,驮着粮食送往西征队营地。
1939年2月24日,张寿篯到后方医院对耿殿君的工作大加赞扬,听取了六军参谋长冯治纲从讷河一带回到军部的汇报,同意开辟讷嫩新区,派耿殿君等有地方经验的同志到讷河发展抗日组织。耿经过十几天行军同十二团来到讷河扎下根。9月下旬,张寿篯把耿殿君调到十二团任团长,同政治部主任王均一起率十二团在讷河活动。随后耿南渡讷漠尔河,袭击日本开拓团,缴获战马100余匹,部队部分成为骑兵。又攻下讷河九井伪警察署,缴获步枪10余支。与伪军孙强部激战,耿腿部受伤。
战后,耿殿君与王钧率六军教导队、十二团、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不断扩大游击范围,以克山、克东、依安、拜泉为主。攻克多个警察署,缴获百余枪支。11月下旬,十二团在德都凤凰山与伪骑兵二十二团及讷河日伪讨伐队遭遇。耿指挥部队将日军30余名骑兵分割为两部分,分别歼灭。敌派六架飞机在空中助战,是役,日军大佐、中佐1名,少佐3名被击毙。缴获轻机枪50挺,手枪步枪百余支。
1939年12月20日在克东县乾丰镇宏升村张信屯与日伪军的战斗中,为掩护八团撤退英勇牺牲。 李敏,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她在《梧桐河抗联红色记忆李敏回忆录》中写道:1939年9月,抗联二支队攻克讷河后。冯治钢到后方基地养伤,9月下旬,为加强十二团领导力量,李兆麟把做地方工作的耿殿君调到六军二师十二团任团长,同政治部主任王钧一起率领抗联十二团在讷河一带进行游击活动。
1939年9月28日,李兆麟视察讷河,在姜家粉房与二师十二团团长耿殿君等见面,这时十二团有100多人。随后,耿殿君率部南渡讷谟尔河,攻下了讷河县九井伪警察分署,缴获步枪十余支。向讷河转移时,耿殿君率部在讷河县东三马架屯与龙江省一支敌伪讨伐队交战三小时,战斗取得胜利,缴获敌人机枪1架,马盖枪11支,手枪2支。次日,十二团与伪军孙强部队又交战,李兆麟带领军部去援助,战斗相当激烈,耿殿君腿部受伤。之后,耿殿君、王钧率六军教导队、十二团和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不断扩大游击活动范围,以克山、克东、依安、拜泉县为主,牵着敌人在山里山外转圈子。仅11月上旬就攻克了依安县冷家店警察署、拜泉县长春镇警察署和马沟警察署,共缴获枪百余支,改善了部队的装备。
11月下旬,十二团行至德都县境内的凤凰山一带,与伪军骑兵二十二团和讷河县日伪“讨伐队”遭遇。在花园展开激战,俘虏伪军一个班,击毙日本军官一名,战斗更为激烈。耿殿君指挥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日军30余名骑兵分割为两部分,分别歼灭,敌人派6架飞机在空中助战,也未能挽救其失败的惨局。
耿殿君率领十二团经北安北越过北黑路,与抗联三军八团会合。自从打下讷河后,八团就到北安一带的山里活动,战士们的衣服都已经破烂不堪。他们见十二团服装整齐划一,又是清一色的新枪、壮马,子弹充足,非常羡慕,要求同十二团一起活动。耿殿君决定把枪支弹药衣服马匹补充给八团一部分,然后从山里出发向讷河转移,行军中八团和十二团轮换打前站。
1939年12月19日晚,八团走在前面,由于他们缺乏平原活动的经验,加上地形不熟,夜行军变成了划大圈子,整整一夜没走到预定点。天亮时到了拜泉和克山的路上,耿殿君知道白天不便行动,命令部队到沟子东岗上宿营。
八团住在东岗顶上的张信屯的一个大院,十二团住在东边的蔡家屯,两处相隔两里多路。中午,八团哨兵陈明发现公路上从拜泉方向来了五、六辆汽车,在王小班店停下来,拢火取暖、烤枪,准备战斗的样子,便向团长姜福荣报告。姜福荣问耿殿君走不走,耿殿君认为部队一动就会处于敌人的追击之中,更加被动,说:“不走,敌人来了就打。”当时十二团和八团都是骑兵,敌人见张信屯里有许多马,便包抄过来,占据场院,并用掷弹筒、机枪封锁住八团所在大院的大门,使八团的战士们冲不出去,只能在院子里还击。八团团长姜福荣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赵敬夫在院里指挥战斗。
耿殿君见八团被围在院子里十分危险,立即指挥部队从2里多远的蔡家屯向张信屯冲过去,把敌人打退,夺下了场院。为了让八团的战士立即突围,耿殿君大声地喊:“八团往出撤!八团往出撤!”他的喊声引起敌人的注意,一排子弹打过来,耿殿君倒在血泊中。王钧见耿殿君倒下,立即指挥部队继续掩护八军突围,八团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耿殿君、姜福荣等牺牲后,被埋到一个大坑里,第二天,日伪军又将耿殿君和姜福荣的头颅割下来,拿到讷河等地示众,以恫吓人民。抗日英雄,抗联优秀的指挥员耿殿君就是这样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了人民获得解放和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摘自绥化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任希贵同志,缅怀耿殿君同志的文章)
耿殿君团长就这样走了,我到部队不久就认识他,我们被服厂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是他给筹备,亲自送上山。……耿团长不管有多大的事,总是乐乐呵呵的,不管做了多少新军装,他自己总是穿着一套破烂军装,难怪大家叫他“耿破烂”,他那乐观、向上的精神我永远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