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传奇一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马云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界,马云都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不许公司做广告,他不仅不会高薪聘人,对进来的人还减工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界,马云不仅没有倒下去,还创造了一个神话。 "马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而且坚持去做了,所以,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一位IT业的老总这样评价马云。 看看马云的成功历程,我们会发现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马云在创业之初,他的教师生涯在当时的学校里已经算是"辉煌"的了,但这不是他的追求。虽然当时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发展方向,但是他已经清楚,教学并不是他一辈子所追求的东西。后来通过在国家经贸委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和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的经历,马云才真正明白了,互联网是他一生所钟情的东西,所以他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经贸委。 两次的离开让马云懂得,自己有兴趣做的才是自己想做的,人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有激情。而他这个兴趣就是: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同时,把阿里巴巴做成影响全世界经济或者是亚洲经济至少是中国经济的一家公司。 在2005年的亚布力会议上,马云这样说道:"有人说只有具备了许多条件才能成功。往往来说,一个人的成功是说不出来的,分析出来的人往往是在大学里写书的人,真正的实干家往往边说边做。北方企业家说: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而南方企业家说:我该怎么做?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面对的问题很多很多,但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另外,马云还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一些不了解马云的人的眼中,马云始终是一个大话如牛的家伙,用来形容他的词语中充斥着"傲慢""狂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等,为什么这些人会这样说马云呢?我们来听听马云的"狂妄之词": "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现在,商人们打开电脑,看到的界面是WINDOWS,将来,他们看到的会是阿里巴巴!他们需要的一切服务,阿里巴巴都将提供。阿里巴巴将是贸易的代名词!" …… 这些话似一颗颗重磅炸弹在人们和媒体中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使他们怀疑马云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事实上,在工作和生活中,马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能够非常透彻地看清自己到底是哪块料。 马云常常说他性格非常外向,活泼好动,是个闲不住的人,比较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点与他平静的教师工作显然不相符。所以在教师工作做得如鱼得水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去冒险。比如创办海博翻译社便是他涉足商海的"处女作"。 马云坦言:他具有很强的沟通和演说能力,从创办网站到筹措资金再到企业推广,这些能力都帮了他不少的忙。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且这还是他管理员工和叱咤商海的利器。马云每次告别时会坚持和每一个员工一一道别。对于每一个新来的员工,他都会主动与之谈心。他的这种管理方式帮他缔造了一个具有强凝聚力的团队。 一位国内研究企业发展的学者说:"马云可能是应邀在国外的大学堂作演讲最多的中国企业家。"如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台上,他口若悬河的演说和"张牙舞爪"的样子,使很多企业毅然选择了与阿里巴巴合作;如在哈佛的讲台上,他当着该校邀请的来自全球的250名优秀学生、750名政治界、经济界的权威人士的面,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更为神奇的是,在听完演讲之后,就有35名哈佛的MBA毕业生立即投身到阿里巴巴。就这样,他既推广了阿里巴巴的市场名誉度,又为自己招聘到了优秀的人才。 马云常常强调自己的技术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是9段。说这句话除了他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之外,还有他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识。在创办阿里巴巴后,马云为了弥补自身技术能力的缺陷,同时也为了增强管理实力,打造了一支超豪华的管理和技术阵容。如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和前世贸组织总干事萨瑟兰这些威震四方的人物都在此阵容之列。马云对现有的团队很满意,他曾如此坦诚地说道:"阿里巴巴的职员一半是技术人员,一半是服务人员,基本上在本行业都有2~3年的经验。策划人员比我有创意,市场人员比我懂市场,技术人员比我懂技术。我的最强项是考虑公司的战略,怎么去硅谷竞争,去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