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政治哲学题,求帮忙解答 唐代中叶,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分为惠能、神秀两支,惠能以“顿悟”立说,神秀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试着答一下,不一定对。对于惠能和神秀,两人各有一首“悟道诗”(佛教中叫“偈子”),可说明各自的基本观点。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染尘埃。”这是惠能的原文。后人把后面两句改成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没变,更加直截了当了。由此可见,神秀认为,要进入悟的境界,必须认清实质,把握本源,坚持不懈,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经过不断的思索,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才能达到禅的境界。而惠能则认为,法无定法,佛性常在。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只要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佛性,就可以进入禅的境界,无需经过艰苦的修行。即所谓“一念迷即众生,一念悟即佛陀”。现在来分析四个选项。佛教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而对于禅宗的“迷”与“悟”,找不出任何唯物的东西,全是唯心的。所以,A选项可以不予考虑。C选项是关于唯心主义的。那么二人的观点是主观还是客观呢?何为迷?何为悟?对于二人来说,全是自己的主观感受,没有也不会受到外界客观现实的影响。在“悟”的过程中,最多也只是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或引导,而不会对“悟”的本质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二人都拒绝“惹尘埃”。所以,二人的观点全是主观唯心主义,不是客观唯心主义。C选项不对。D选项是关于能否认识事物的本质,即可知或不可知。我对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了解不多,说不出所以然。但据我对禅宗的了解,我觉得禅宗对知与不知并不是太在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刻意混淆知与不知的区别。从两首偈子中,也看不出对知与不知的执着。所以,我认为D也不对。对于B选项,首先,辩证法并不是某个哲学理论所独有的,辩证法是方法论,而不是认识论。以唯物的观点使用辩证法,则为辩证唯物主义,以唯心的观点使用辩证法,则为辩证唯心主义了。在神秀看来,要“悟”,首先要把握本源和本质,那就是他的偈子中的前两句。要固守本源,不偏不倚,不动不移,孤枝独蔓,并从中悟得佛性。其思想可谓僵化。而惠能则认为,只要从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佛性出发,不在乎旁枝末节,不拘泥于具体的方式方法。只要知本心、识本性,就是悟。其思想可谓灵活多变,是符合辩证法的。据此,我认为,本题应当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