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戴的乌纱翼善冠与金丝蟠龙翼善冠有何不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乌纱翼善冠与金丝蟠龙翼善冠用途不一样。金丝翼善冠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 重826克。而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径19厘米,总重量307.5克。可见金丝翼善冠比较沉重,不适合日常穿戴,而且金属本身吸光导热性比较好,也不适合在炎热的夏季穿戴。因此金丝翼善冠只是一-件奢侈的工艺品,用作陪葬的冥器。翼善冠是冠的一种,是明朝皇帝、太子、亲王、皇室成员等所着之首服,也是朝鲜国王及王世子、安南国王、琉球国王的首服。翼善冠分为“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个部分,冠上加二龙戏珠。明永乐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
皇帝常服冠戴,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后名翼善冠。翼善冠发展自唐代的幞头,唐代男子兴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圆领袍服,幞头专门门用以缠裹头发及发髻。而唐代的,幞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官员公服的展脚幞头,外形方正。到了明代,朱元璋极力恢复唐宋时期汉人的服制。明代官员所着公服便沿袭宋代。而常服则是圆领袍搭配展翅的幞头,俗称乌纱帽,帽胎或竹或木,或纸,两片展开的帽翅则是薄黑纱。因而君与王所戴的则是两翅向上折的,故称翼善冠。虽然“金丝蟠龙翼善冠”的出土为明代文物研究有一定的贡献,但受其误导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无论是拍明朝题材的历史剧还是纪录片,明代皇帝几乎清一色头戴这种金丝编制的翼善冠。尤其乌龙的是,据不少研究者考证,明朝皇帝所戴的翼善冠多为乌纱编织而成。迄今为止,还未见到任何关于明代皇帝身前佩戴这种金丝翼善冠的文字或图像记载,也就是说,这种“金丝蟠龙翼善冠”很可能和唐三彩一样,属于陪葬品、冥器。而在明代,佩戴乌纱翼善冠也并非皇帝的专利,藩王、亲王、郡王等也常佩戴此冠,同时,翼善冠也是朝鲜王朝国王及王世子、安南国王、琉球国国王的首服。
明朝早期皇帝所佩戴的翼善冠上,缀有金二龙戏珠等事件,中后期的翼善冠则渐渐趋于朴素。此外,明朝皇帝和如朝鲜国王等藩王所戴的翼善冠又不尽相同,它们的差异主要在于外形的尺寸和颜色,上有所区别,各级王亲、藩属国王所佩戴的翼善冠都有规定,若不按规定佩戴则为僭越。可以确定的是,明朝皇帝通常佩戴的善翼冠都是以乌纱、黑纱制成,而1957年在定陵出土的“金丝蟠龙翼善冠”则是用途不明。这种特殊的翼善冠究竟仅仅是万历皇帝专用的陪葬品,还是明十三陵皆有此物,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