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毛粒子的历史

毛粒子的历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毛粒子(Maons),又译毛子,为美国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议的一种粒子命名法。谢尔登·格拉肖和史蒂文·温伯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接见。

双方就基本粒子还能不能继续分割作讨论,格拉肖方的立场当时倾向于不能,毛泽东则认为对立统一的哲学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和更小的物质也应该是可分的。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直到无限。后来更小物质确实发现,中方科学界称为层子,美方科学界称为夸克。

毛逝世后不久,在1977年的第七届夏威夷粒子物理学年会上,格拉肖提议将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悼念毛泽东并致敬其哲学想法。

毛粒子的历史

扩展资料:

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也是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

钱三强应邀在会上讲述核物理学的研究发展概况。当他讲到核原理时,毛泽东插话,说道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那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钱三强一时语塞,他思考着回到,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毛泽东却认为以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不过此后夸克学说的出现,也证明了毛泽东的在这一问题上的论断是正确的。

虽然随着后来夸克学说的出现,证明了更深层粒子的存在。而这一粒子在被称为“夸克”,但是格拉肖则认为应该称为“毛粒子”。

他认为这一世界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是与毛泽东主席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他说:在毛泽东生前我和温伯格·萨拉姆(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曾经两次访问过中国。

每一次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同他一起讨论基本粒子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和矛盾这样一个现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毛泽东主席总是认为基本粒子还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和矛盾,在理论上是可以再分的这样一种哲学思想,而我自己和萨拉姆两个却坚持不同意见,认为基本粒子只是一种数学上的点状物,它们是不可能再分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