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和李重进联军对抗宋太祖,他们下场怎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宋太祖杀掉韩通、降服了在朝百官,并不等于全部消除了后周的反抗势力。一些拥有实力的藩镇,有的采取观望态度,有的则乘机发展个人势力,也有想通过消灭赵匡胤而取代之的,潞州(今山西长治市)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和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就是这样的人物。李筠是郭威建立后周的开国元勋。郭威死后,由养子柴荣继位,他并不把这个年轻皇帝放在眼里。现在,由比他资历浅、辈分小的赵匡胤做皇帝,他更加不买账。
赵匡胤为了笼络李筠,就拜他为中书令,但李筠的野心并不会被一个虚衔罩住的。他想依靠手中的实力,把后周的旧势力收集在自己的麾下,决心与赵氏争夺天下。
宋朝建立后,朝廷派专使来到潞州,李筠本想拒不接旨,还是听了属下的劝谏才勉强接待使者。在酒席上,李筠带着三分醉意,竟拿出郭威的像,痛哭起来。他的幕僚忙替他圆场。因为宋朝自认为是后周的承继者,对郭威也很“崇敬”,明知李筠借题发挥,对新朝不满,也就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这个消息传到北汉,此时北汉国的开创者刘崇已经去世,其子刘钧继位,刘钧想利用李筠与来的矛盾,立即派人送去一封密信,相约一起发兵攻打中原。这就更加使李筠下定了决心,在潞州树起反宋大旗,带兵攻击都城开封。其实凭着李筠的实力,直捣开封府的战略是错误的,应该先取洛阳作为基地,聚集力量,然后再步步进逼,他手下的部将闾丘仲正是这样建议的,但李筠自信过甚,认为自己举兵,必然天下响应,攻击开封是条捷径。
李筠的自信也并非空穴来风。要说是“天下响应”是夸大了事实,但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却是响应的。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就派心腹翟守珣去潞州与李筠商定反宋同盟,谁知翟守珣与赵匡胤的大将李处耘是好朋友,他带了密信不去潞州,却来到开封,通过李处耘的关系,向赵匡胤告密。李筠的“心腹”变成了赵匡胤的间谍,他的任务是稳住李重进,让赵匡胤对两李分而歼之。
赵匡胤稳住了李重进,就派石守信为先锋领军先行,征讨李筠,并命慕容延钊从东路策应。石守信与慕容延钊在长平(今山西晋城东北)会师,首战告捷,又乘胜追击,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南面击破了李筠的主力,李筠被迫退到泽州,凭城防守。赵匡胤自率中军来到,把泽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时留守潞州的李药的儿子李守节派战将王全德带一万士兵去增援泽州。
王全德不愿意反宋,到了泽州城下,居然帮着宋军攻打李筠。李筠眼看泽州难保,就放火烧了城楼,自己纵身跳人火海之中自尽身亡,李守节知父亲已死,就将潞州献出投降了。潞州之战经过六十多天就结束了。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北汉刘钧原与李筠约为同盟共同对付宋军的,当时刘钧视郭威父子为世仇,现郭威、柴宗先后去世,他就把仇恨迁移到赵匡胤身上,见李筠反宋,当然愿意与之共进退,但他已被柴荣打败多次,力量不足,就只好仍向辽国请兵助战。
李筠虽然反宋,但不同意让辽兵插手,刘钧同意不请辽兵,双方就在平驿会师。由于刘钧是一国之君,就封李筠为“平西王”。李筠当年打过北汉,现在反而向北汉称臣,心里很不痛快。刘钧同样也不愉快,因为李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忠于郭威的,刘钧视郭威为仇人,两人貌合神离,不久就分手了。虽然刘钧没多大实力,但也可牵制部分宋军,失去了刘钧的合作,李筠当然就很快被击败了。其实李筠还有一个合作者,那就是扬州刺史李重进。由于他的心腹霍守现成了赵匡胤的问谍,他向李重进报告说:“现在赵匡胤正在与李筠交战,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们不必急于兴兵,等他们两败俱伤后,便可坐收渔利。”李重进听了,便按兵不动。
赵匡胤打败了李筠,接着便来收拾李重进了。李重进方面调集本部人马,准备抵抗,一方面又向南唐借兵。南唐国主李璟感到自己实力不济,也不想结怨大宋,所以未能同意出兵。李重进虽然野心很大,但为人吝啬,部下对他不满,翟守珣所以投宋,就是一例。当宋军大兵压境时,部下就动摇起来,李重讲只得把力量对付内部的不稳,没有精力抵抗宋朝的大军。
宋朝这次出征扬州,又是石守信当先锋。他路破关斩将,杀至扬州城下,及至赵国胤中军到达,扬州的李重进实际上已处于不能再战的状态。李重进见大势已去,在家里放了一把火,全家老小火焚而死。巧的是李筠和李重进都姓李,兵败后都焚火而死。二李死后,各地藩镇不敢再反抗宋朝了。